劉興慧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位學生都可能犯錯誤,從而影響班集體形象、破壞班集體團結、損害班集體利益。班主任給予學生一定的批評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通過批評教育可以使其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找到錯誤的根源,從而改正錯誤。但學生畢竟還是孩子,總是喜歡表揚而厭惡批評,并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夠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批評。況且,當今社會推崇賞識教育,提倡尊重、寬容、理解、表揚,對批評教育的方式很難接受,如果批評的尺度把握不好,方法、時機、原則等運用不當,就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出現教育效果的“零效應”甚至是“負效應”[1]。這時,班主任就要講求批評的藝術以增強教育的藝術性和說服力,使批評教育能真正達到目的。
批評是為了削弱人的錯誤思想和行為的影響而對其進行一種否定性評價,使其轉移到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上來的方法或手段[2]。在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運用批評的方式指出其錯誤和缺點,引導他們從思想上深刻認識錯誤的實質,通過溝通、鞭策使大學生積極改正錯誤,從而使其抓住機會塑造自己,以實現全面發展。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從“蜜罐”中長大的,抗挫折能力差,適應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更差,聽不得批評。如果班主任批評教育工作的方法簡單、呆板、粗暴、形式單一,大道理講得多,脫離學生生活實際,面對學生錯誤不分場合疾言厲色地批評往往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使學生內心留下陰影,和教師產生心理距離,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教師應該反思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根據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個性特點,選擇有效的方式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別是批評教育工作。批評要講求藝術,重視批評的藝術是以批評的特征和作用為依據的,符合當代學生的特點,具有時代性和思想性。
班主任作為批評藝術的主要運用者,要集品格、智慧、學識、才能、膽識、經驗于一體,要具有高尚的師德、豐富的學識,要能充分調動自己的激情和才智,選擇恰當的批評方法和手段。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特點、年齡、性格和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選擇恰當的、靈活的批評教育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的場合,運用批評的藝術卓有成效地開展批評工作。批評藝術不僅要使“道理”的滲透力強,而且要顯得“通情達理”,讓學生從教師的批評中感受到尊重、呵護、理解、期望、信任和保護,從而心甘情愿地改正錯誤。
激勵性批評是指在進行批評時,根據受教育者的心理特點,通過激勵性語言刺激受教育者,使其行為得到正面提升的一種批評方法[3]。
例如我校舉行以班級為單位的大學生廣播體操比賽,在訓練過程中筆者發現,班上有些學生胳膊伸不直、腿抬不高,有應付差事的現象,每天訓練都有學生請假,訓練了一周多,動作還是亂糟糟的。于是,筆者首先表揚學生為了班級榮譽不怕苦、不怕累,天天利用早操時間堅持鍛煉,然后鄭重承諾:“從今天開始,所有的訓練我都會來給你們加油助威并錄像,留下精彩瞬間,讓大家看看我們班的學生做操是多么整齊、舒展和柔美,并且會在畢業時重放錄像,讓每位同學都能在錄像中看到3年前的自己。”第二天,請假的學生沒有了,全班學生都認認真真地訓練,訓練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這是一次鼓勵性批評,通過給學生設定美好的目標來激發學生實現目標的渴望,既讓學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又增強了他們的榮譽感,達到了很好的批評效果。
迂回式批評是指教育者采用間接的方式,引導和幫助犯錯誤的受教育者醒悟,使其改正錯誤,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3]。當今社會手機普及,大學生人手一機,上課時電話鈴聲時而響起。一天,電話鈴聲打斷了筆者的授課,筆者雖然很不愉快,但還是微笑著對大家說:“音樂十分悅耳,大家休息一下,聽聽音樂上課會更有精神。”這時,手機的主人慚愧地站了起來……從此,上課時電話鈴聲很少再響起。
迂回式批評以間接的方式提醒學生,使其不僅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能避免與教師發生直接沖突,是一種很好的批評方式。
暗示性批評是指在批評時,為了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按照對事不對人的原則,用含蓄的語言適度地對受教育者進行點撥,從而達到受教育者自我改正、自我教育的目的[3]。一天,輔導員告訴筆者,筆者班晚自習秩序混亂,筆者仔細觀察了幾日,發現有位學生不但不守紀律,而且不服從班長管理。筆者與他單獨約談,指出:“我們班晚自習紀律不好,受到了系部批評,可能是班干部管理不到位。你在班里頗有影響力,語言能力不錯,你來當班長,情況會大為改觀。”他聽完后會意地說:“謝謝您提醒,我不會再在晚自習時說話了。”
觸動式批評是指措辭比較尖銳、語言較為激烈的批評方法,它通過教育者批評語內容和語調的強刺激,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受到觸動,并從觸動中醒悟[3]。有幾周時間,筆者發現班內有一名學生上課時經常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有學生反映他沉迷于上網,晚上睡得很遲。筆者聽后非常生氣,狠狠地批評了他,并讓他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做了深刻檢查。這次處理之后,對這名學生的觸動很大,他表示再也不癡迷于上網了,并且也真正做到了。
類比式批評是指教育者通過打比方、做比較等方式使受教育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一天,筆者發現一位打扮時尚的女學生做作業老是出錯,字寫得歪歪扭扭,一看就知道是不用心。在下課閑聊時,筆者先夸她幾句:“你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再配上淡妝更是錦上添花,這就是我們大學生的風采啊。”她微笑地說:“謝謝老師。”筆者緊接著說:“文如其人,作業也能反映一個人的風采,我真心希望你認真寫作業,表現你的風采。”在此后的作業中筆者發現,這名學生再也沒有出現因粗心而造成的錯誤,字也寫得越來越好。
[1]袁壽娟.班主任工作中的表揚和批評藝術[J].文教資料,2011(1):105-106.
[2]劉欣.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批評藝術[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9.
[3]羅志佳.論思想政治教育中批評的藝術[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