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琴書
(永康衛生學校,浙江 永康 321300)
班主任工作有苦有累、有笑有甜。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工作難度相對要大一些,因為中職學生紀律松散,學習氣氛不太濃,思想波動也比較大。面對這些問題,筆者經常問自己:班級的出路在哪里?班主任的幸福教育在哪里?
在擔任班主任的這幾年里,筆者學習教育理論,向老教師請教管理經驗,努力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筆者意識到,把學生擺渡到成功的彼岸,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每年開學,筆者都會發給學生一張情況調查表。調查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等。在調查中筆者發現,我校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都缺少愛。因此,筆者認為,作為一名班主任,關心學生就要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既關心他們的生活,又關心他們的健康,更重要的是關心他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
平時,筆者喜歡與學生拉家常,如“你在家最喜歡做什么?”“天氣冷了,你加衣服了嗎?”“最近進步很大,請繼續努力!”朋友式的感情、家人般的關愛,讓筆者與學生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情感的橋梁,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當遇到問題時,學生總是樂于找筆者交流,傾訴內心的想法。
“信其師而樂其教”,學生只有認可了教師的關心與愛護,才能服從教師的管理。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育人,那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了解人。”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發揚民主精神是班級管理的基礎。在班級管理中,筆者總是以總編導的角色“出點子、搭臺子”,營造一種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的氛圍,調動每名學生的積極性。
在制訂班規時,筆者也是主動與班干部甚至全體學生商量。經討論制訂出來的一些班規,經常是試行一周,然后聽取學生的意見進行整改,最后全班學生簽字后就算生效。若有學生對某一條不能服從,則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整改,然后在簽字處備注自己的要求。這樣制訂出的班規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執行的時候就會暢通無阻,從而真正做到了“把目光投向每一名學生”。
在班級管理的組織形式上,筆者以醫院的組織形式和運作方式為載體,將學生模擬為醫院員工,置于職業活動中,將醫院的文化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
在班級中,筆者將學生模擬為護理部主任、護士長、主管護士、護士。護理部主任、護士長、責任護士等職位由全體護士(學生)經民主選舉產生。護理部主任下設兩名護理部副主任,一人分管“業務”(即負責理論學習及技能訓練),一人分管“文體、宣傳”。同時成立“工會”,選舉產生工會領導。
這樣做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強班級的穩定性,也加強了學生的規則意識和服從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意識。
在學習上,筆者讓學生制訂自己不同階段的個人目標,然后讓學生認真落實。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和學生制訂了協議書,協議書的內容由學生自己先擬稿,然后再和筆者共同商討。如果學生覺得可以達到共同的要求,則師生雙方都簽下自己的名字,以保證協議的有效性。當目標實現后,再和學生重新制訂一份協議,讓學生在達到自己目標的喜悅中不斷前進。
班主任可謂是世上最小的“主任”,但身上卻擔負著最大的責任,無條件地愛班里所有的學生,責任、苦累便會化成春雨,滋潤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