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筠 尹麗麗

摘 要:內部控制是各經濟單位和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企業組織形式,以及職責分工制度。股權融資成本實質上是上市公司獲得資金使用權所要給付資金所有者的報酬或者為上市公司所需承擔的各項費用。已有的研究成果顯示,對于內部控制質量低的企業而言,內部控制質量高的企業有較低的股權融資成本。新一屆領導人上任,面對新形勢,提出在經濟轉型升級下,對降低股權融資成本,提高內部控制提出新的政策性建議。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關鍵詞:經濟轉型升級;內部控制;股權融資成本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129-03
一、新經濟時代的現狀分析
2013年3月以來,新一屆領導人上任,提出經濟轉型升級,并且正在循序漸進地推進。金融方面的改革給證券市場以及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提出新的挑戰?!笆舜蟆碧岢鱿嚓P金融改革措施如下:
通過資本證券化手段盤活存量資金;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放行,“簡政放權穩增長”;擴大營改增試點;金融機構強化流動性管理,穩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的改革;銀監會印發《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明確今后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發展方向和路徑;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證監會研究通過創業板制度創新支持小微企業;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務院繼續減少核準和行政審批事項。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對市場的公平競爭、自主發展越來越重視,與此同時導致對企業的自身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上市公司來說,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完成融資項目,進而減低股權融資成本,成為上市公司關注的焦點。
二、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Fekrat等認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對投資者而言是有含金量的。Willis認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增加企業價值。Bushman等認為,提高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有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張穎、鄭洪濤(2010)[1]研究結果指出,企業的發展階段、資產規模的大小、管理的集中化程度以及管理者的誠信度共同影響著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上交所與深交所于2006年分別頒布了內部控制指引,財政部第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審計署、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聯合發部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標志著中國內部控制規法體系的基本建成,內部控制由自愿披露向強制披露轉變,自2012年1月1日起將該指引的實施擴大到上交所與深交所的主板上市公司,而且會選擇適當的時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實施,鼓勵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2]。
國家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依據國內外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看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資者了解更多企業真實情況,考察自己的優劣態勢,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降低股權融資成本。在保證披露信息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內部控制信息質量勢在必行。
三、提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降低股權融資成本的建議
站在信息披露與股權融資成本關系的研究成果之上,為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內部控制降低股權融資成本提出建設性意見。架構(如下頁圖1所示):
(一)微觀方面
1.健全董事會治理機制
為了保證董事會獨立于經理層并且能夠確保公司內部控制的完善與實施以及建全董事會治理機構必須解決董事會與經理層人員重疊的問題,按照規定比例以及知識結構設置獨立董事,同時確保獨立董事的獨立性。按照上市公司規范要求設立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并且根據企業自身特點是否設立戰略委員會,保證董事會對經理層監督的有效性。
2.建立審計委員會及監督體系整合
按照內部控制規范的要求,企業應該賦予審計委員會審查、監督、評價的職責,使得審計委員會能夠按照董事會的要求審查企業的內部控制,具體為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及自我評價,并協調內部控制審計。按照公司監督模式,企業需要處理好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審計部三者在履行監督工程中的關系,將三者的整合作用發揮到最大。
3.明確權責分配體系
權責分配的范圍決定了人員控制的覆蓋面,強制內部控制流程設計、報告關系確立、控制關鍵點。明確權責分配體系能夠平衡公司與業務之間的風險及收益;權責分配與人員能力相匹配;適時調整權責分配,使其與公司的經營規模與盈利模式相適應,保證控制流程與方法得到優化。
4.改善人力資源政策
絕大多數的企業有較為健全的人力資源政策,但是仍有改善的空間,人力資源政策的重點是針對各崗位需求從教育背景到工作經驗、過去業績再到道德行為等來選拔、培訓有勝任能力的員工;制定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吸引及留住優秀的人才;培養員工對內控體系的理解力和認同感,可以制定培訓課程,最大限度地減少來自于人員因素方面的阻力;制定可操作的崗位業績評價細則,為員工的晉級提供透明、公正且有公信力的依據[3]。
5.員工勝任能力提升
勝任能力不僅包括從事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經驗和技能,還包括對目標、程序與權責方面的理解。對于沒有達到內部控制所要求的標準的員工進行培訓或者替換,以達到各崗位員工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
6.強化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識
企業管理者并沒有完全意識到內部控制的經濟效益,只看到了準備成本。因此,需要讓上市公司管理者清晰地看到進行內部控制得到的收益遠大于準備披露付出的成本,而且是長遠的經濟結果。鼓勵上市公司主動、詳細地披露內部控制信息,強化信息披露意識,降低市場參與者進行信息分析的成本,從而降低投資者對企業經營前景實務不確定性,降低預期報酬率,進而降低股權融資成本[4]。
(二)宏觀方面
1.完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嚴格規范上市公司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時所使用的內容、格式、編報時間以及指定編報規則等等,提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中國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標準并不統一,投資者區別信息非常困難,而無法了解企業內控的真實情況,因此導致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欠缺。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使監督部門更好地實現監督力度,提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進而達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目的。
2.政府等監管部門建立權威評價體系,定期進行評價意見
現階段內部控制評價有很多問題,如評價目的不明確、評價報告隨意性大、評價方式方法太主觀等[5]。建立權威評價體系能夠有依據地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披露質量進行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使得內部控制信息評價細化、量化,政府與監管部門能夠定期進行評價信息的公布。使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真實情況,提高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有助于投資者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資決策,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同時降低股權融資成本。
3.規范法律懲治內容
在法律層面,應加強證券民事責任的細分,建立完善的訴訟機制,同時有關部門加大對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保證上市公司披露內部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加強監管進而明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獎懲機制,提高內部控制信息質量。在執行力度上,一旦上市公司出現違法、違規、故意隱瞞或披露虛假信息,有關部門將加大懲處力度。
國家對內部控制的披露越來越重視,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證券市場效率,完成融資目的同時降低股權融資成本,使得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雖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在中國發展并沒有經歷太長時間,但是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認可。因此上市公司應該真實詳細地披露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減少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迎接新時期證券市場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穎,鄭洪濤.中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基于系統思考的角度[J].河北大學學報,2011,(4):29-31.
[2] 財政部會計司.解讀《企業內部控制指引》[N].中國會計報,2010-07-30.
[3] 楊有紅.論內部控制環境的主導與環境優化——基于內部控制系統構建與持續優化視角[J].會計研究,2013,(5):70-72.
[4] 周璐.內控信息披露質量與股權融資成本的相關性——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5):36-38.
[5] 陳明遠.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研究[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3,(5):37-38.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