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花
〔關鍵詞〕 語文教學;學困生;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4—0029—01
目前,中小學校普遍存在學困生群體,學困生有一個典型的特點,他們并非所有的課程都學不好,而是對某門課程學習困難。這個特點說明,學困生并非真正的學習困難,通過適當引導與轉化,就可以成為優等生。筆者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此談幾點認識。
一、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學校方面。新課改實施以來,素質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仍然沒有引起個別學校的足夠重視,在現行高考“指揮棒”的體制下,一些學校仍然將分數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這使得素質教育流于形式,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2.教師方面。(1)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課堂上講得多練得少,學生只會配合,不會主動思考,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得不到及時矯正,慢慢變成學困生。(2)不同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不一樣,教師沒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而加快學生間的兩極分化,產生學困生。(3)作業就是任務,這是許多學生的心聲,他們認為完成作業就是萬事大吉,致使作業不能有效地反饋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教師也缺乏有針對性的輔導。
3.學生方面。(1)受智力因素影響。一些學生的記憶力不好,邏輯思維能力差,理解過于片面,無法形成正確的語文圖像;一些學生想象單調,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不能創造出更多的新形象;一些學生知識應用效果差。(2)受非智力因素影響。一些學生對語文學習并不感興趣,學習主動性很差;一些學生自控力不強,在課堂上容易受外界影響,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學生沒有學習方法,只懂得課堂上聽課,課后完成家庭作業,預習、復習、歸納和總結等學習方法根本就不知道,也不去注意,影響語文知識的掌握。
二、轉化語文學困生的策略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重要條件。興趣、動機、好奇心及情感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的好壞,與教師選擇哪種教學手段有著重要的聯系。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具體來講,教師要把自己放在恰當的位置上,與學生溝通不是長輩與晚輩的關系,而是朋友和知音的關系。拉近師生關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一起玩游戲,一起討論問題,延長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多進行情感交流等。俗話說“愛屋及烏”,學生對教師的情感如果轉移到課堂上,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自信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注意學生情感的變化,經常運用表揚、鼓勵等方法,給予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這樣就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應。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基本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的,而是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教師可以一改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到自然或社會上尋求啟示。這樣,學生既能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又能極大地提高學習興趣,達到預定的學習效果。可以看出,興趣對求知的重要性,由知之到好之再到樂之,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改進教學方法是關鍵。堅持“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教育水平;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創新為基點,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索模式;因地制宜地針對不同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爭取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能力都有所提高,主動性與積極性不斷增強,形成良性循環。這些都能達到改進教學方法的目的。一些學困生雖然有學習的興趣,也肯下功夫苦學,但就是學不好,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缺少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時,應不急于讓他們接受新知識,多讓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與技能,等他們掌握了學習方法后,學習知識就會輕松很多。大多學困生對教師有畏懼心理,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低人一等。對此,教師要多走近學困生,經常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障礙,及時輔導、糾正,使他們在學習新的知識時有支撐點,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總之,教師只有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有效地調動學困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才能幫助他們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使語文教學成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發展教育。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