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列武
〔關鍵詞〕 數學教學;“愉快教育”;師生關系;興趣;
教學語言;課堂導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3—0076—0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闡述了“愉快教育”的優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現代教育學家斯賓塞明確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論。現代教學論也認為,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這兩條主線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下完成的。情感這條主線在小學教學中尤其重要,因為兒童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可以消除緊張的情緒,避免學習中疲勞現象的產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濃厚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踐能力。下面,筆者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愉快教育”,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搞好“愉快教育”的基礎
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所產生的良好效應,是實施“愉快教育”的基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要求教師本身要為人師表,要能放下架子與學生交朋友;其次教師要關心和愛護學生;最后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活動和家訪的機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使其信任教師,從而促進“愉快教育”的成功實施。
二、激發興趣是搞好“愉快教育”的有效途徑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和愉快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因此,要實施“愉快教育”,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比如,在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時,采用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先讓學生擺紅花和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再擺紅花比黃花多的部分,讓學生看到紅花的朵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紅花和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紅花比黃花多的部分。求紅花有幾朵就是把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這樣通過動手操作,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既感興趣,又真正懂得了解答這類應用題為什么用加法的道理。
三、優化教學語言是搞好“愉快教育”的重要手段
語言是師生交往的主要工具,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學生的心理情緒有著直接影響。一番幽默的演說、一段風趣的故事都可以使人開懷大笑。反之,枯燥無味、顛三倒四的講話會使人感到厭煩,從而導致精神疲倦。因此,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情愉快、學得有味,教師首先要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簡潔、有條理,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幽默和風趣。
比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教師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引入新課:“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給小和尚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學生則說:“這故事講不完。”我順勢引導:“對,這個故事講到明天也講不完,這就是循環。”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循環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課前導入是搞好“愉快教育”的關鍵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課堂導入不成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調動不起來,對學習內容無興趣,課堂教學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師善于導入新課,自然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地學習新知識。因此,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搞好課堂導入這一環節。
如,在進行“珠算加法”訓練時,學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若用趣味的故事來進行導入,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這樣進行導入的:“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張紙按0.1毫米算,折疊多少次后,厚度可超過珠穆朗瑪峰呢?”有的學生懷疑能否辦到,有的學生說至少也得三天。這時我告訴學生,3分鐘內就可辦到,但要借助珠算。此刻學生嘩然,紛紛動手,在連加27次后就得出,該高度已遠遠超出了世界最高峰。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