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加巖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目標;
分工;自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4—0067—01
小組合作學習是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分組,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進而實現學習目標的。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應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功效呢?
一、要及時明確學習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要盡量杜絕課堂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而實則目標不明的學習形式,學習任務要以學生興趣、學生實際、問題難度和思考價值設置。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抓住文章主題,體現難度,培養能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合作動機和興趣。如,在教學《鯨》一課時,筆者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使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在課堂上及時評價、反饋,筆者明確了學習目標,使學生建立了“榮辱與共”相互學習的關系,個人學習成功了,小組合作學習也就成功了。
二、要合理搭配小組成員
學生分組要避免隨意,要結合學生個性、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和學習特點合理分配,體現學生之間的互補性。因為每個學生面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其學習優勢和劣勢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分配方法。學習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取長補短,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否則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造成學生兩級分化。
三、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任務
小組長是小組內的組織者,在小組內,每個學生不僅要承擔小組的學習任務,還要完成一定的個人任務,這就需要小組長合理分工。因此,教師應在每個小組內設置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協調組內的學習活動;設置一名記錄員,負責將評價結果填寫在評價表中;設置一名匯報員,負責組織組員進行班級的交流和匯報。這樣,基本上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都能有很重要的角色和任務,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使合作學習井然有序。
四、要注重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教給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自學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當教師布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后,每個學生都有責任感。從小組合作學習的角度看,只有學生具備了個人學習的能力,才能確保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因此,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時間,只有學生獨立思考后,才能實現合作學習的意義。
五、要善于引導各個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后,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開始,更是教師與每個小組成員互動的開始。教師如無目的地行間巡視,則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在后期的教學中就容易失控或完不成教學任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一要擔當好“主角”,認真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設計合作方式。二要當好“參與者”,抓住機會,以學習者的身份在小組學習中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學生對教師的意見提出質疑和批評時,只要合理,教師都應該虛心接受,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小組學習者,才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三要當好“激勵師”,有的小組成員對自己的想法表示懷疑,需要接受教師的肯定,這時教師要給予激勵性的評價,肯定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對自己有信心。四要當好“調控員”,教師要調控所有小組學習的過程。
六、要采用激勵性的學習評價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學習的,學習活動被賦予積極的意義,每個人都可以以健康的身心,在寬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和發展,這對于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時,教師應以彰顯同心協力,互相鼓勵,互相幫助的激勵性評價為主。根據這一思想,筆者在設計語文教學時,特別注重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筆者注意讓優等生意識到,只是自己學好了還不行,還要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討論、修改、補充;讓學困生意識到自己不能掉隊,否則會影響小組的榮譽;讓中等生意識到要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否則就會被學困生趕超。
總之,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夠使學生增進彼此間的感情交流,也能培養學生間的合作與協作精神,是新課改所倡導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中的成功嘗試。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