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永霞 劉祥
〔關鍵詞〕 數學教學;多媒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4—0086—01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應用已經全面進入了教學教育領域,在教學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形象的畫面、清晰的文字、悅耳的音樂創設出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尤其對于像數學這樣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多媒體更能發揮它的獨特優勢,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下面,筆者就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適時利用多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
在幾何知識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化靜為動,能夠使學生清楚地觀察圖形的變化過程,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迅速地推導出公式。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先用不同的顏色動態顯示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并不斷閃爍,再用動畫演示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從而由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以高。這樣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學生印象深刻,對新概念建立達到了教師用語言描述或讓學生動手操作而達不到的效果。
二、適時利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動力。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喜歡多變、寬松的教學環境。而適時利用多媒體就可以把教學內容通過錄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給學生,進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了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這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小白兔和小烏龜圍著一個圓形的跑道進行比賽,跑道上均勻分布著12棵樹。它們兩個同時起跑,同時結束。當小白兔從起點跑到終點時(跑了一圈),小烏龜剛好跑到第一棵樹下(跑了一大格)。在教師的引導下,又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把12棵樹依次變成1-12這12個數字,小白兔變成了分針,小烏龜變成了時針。這樣通過新穎、有趣的動畫演示,把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結合起來,以此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適時利用多媒體,可以深刻揭示事物本質的特征
在教學幾何形體的數學概念時,一般情況下,教師都先出示一些教具,引導學生觀察,再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從而引出幾何形體的有關概念。如,在揭示“角的概念”時,教師準備好剪刀、扇子、紅領巾、三角板等,讓學生小組合作,試著指一指角。這樣教學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多次聽課都發現許多學生把角的頂點當成角。如果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效果就非常好。一開始屏幕出示實物圖形,如剪刀、扇子等,讓學生觀察思考:這些實物圖形中的角在什么地方呢?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猜想,然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組成角的兩條邊在實物圖上連續閃爍,并伴以悅耳的聲響。接著將實物剪刀、扇子等圖形移走,留下剛才閃動的角的幾何線條,這樣將角的本質定義抽了出來,學生的猜測得以驗證,而且加深了對角的概念的深刻理解。
四、適時利用多媒體,可以增大信息量
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能給學生的多重感官以刺激,加快了學生理解的進程,相當于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時間,為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課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速度的影響,尤其是當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的時候,粉筆書寫和作圖對課堂教學的速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而利用多媒體就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在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寬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教師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要適時、適量、適度。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為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