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加麗
摘 要:在參加縣圖書下鄉活動中,看到許許多多蓬頭垢面的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它指的是兒童的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外出打工,由父親或母親一人撫養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其他親戚代為監護的小于15歲的孩子。
關鍵詞:農村圖書館;留守兒童;教育;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2-0129-02
說到“留守兒童”,我們不禁會想到這樣的場景:在略顯荒蕪的院落中,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在院中心的小板凳上坐著,身旁依偎著一個蓬頭垢面的小孩;我們也會想到這樣的場景:在崎嶇的山路上,一個看起來十一二歲的小女孩牽著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他們背著破舊的書包,鞋子前面露著腳趾頭……以上的場景,只是我們從外觀上看到的留守兒童讓人心酸的一面,事實上,除此以外,由于父母長期外出打工,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和個性發展等都存在著潛藏的危機。
針對以上現象,筆者認為,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是體現黨對農民關懷的一個窗口,它肩負著十分重要的社會責任——要與其他社會力量一起去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生存與發展的文化環境,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因此,我們應當讓其向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足夠的人文關懷。筆者曾經在農村做過一個不完整的調查,將具體情況歸納、總結如下。
1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分析
父母外出打工,令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在“殘缺不全”的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導,所產生的影響是復雜的、多方位的,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親情缺失,身心健康令人堪憂
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因此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出現一系列“留守綜合征”,例如厭學情緒增加、學習成績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極端等。這些嚴重地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1.2 監護不力,教育難保證
在留守兒童的家庭中,絕大部分是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照看孩子,由于體力、知識有限,年邁的老人除了解決孩子吃飽穿暖的問題之外,基本不會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更談不上關心其學業。于是,在留守兒童群體中,學習成績不佳或者中途放棄學業成了比較常見的現象。
1.3 監護人疏于照顧,易于失足
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成為青少年犯罪的高發人群。其主要原因就是農村留守兒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家長的監督力度不夠。犯罪分子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于是,他們通過拉攏、引誘、欺騙等手段,將農村留守兒童變成了他們犯罪團伙的成員。
2 圖書館對留守兒童進行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人文關懷是相對于身體關懷、物質生活層面的關懷之外的關懷,它所涉及的是人精神層面的教育。作為特殊的弱勢群體,農村留守兒童能否身心健康地成長,往小處說,關系到家庭的溫馨美滿;往大處說,甚至還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對此,我們應當延伸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通過提供文化服務將文化關懷帶給留守兒童,緩解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2.1 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親情的缺失,祖輩等監管人忽視與孩子心靈的溝通,往往導致孩子性格的缺陷和心理的障礙。而圖書館擁有多種多樣的文獻信息資源,可以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養料,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使留守兒童得以更好地了解外界的事物,滋潤他們貧瘠的心田。
2.2 提供安全的存在環境
在圖書館里的閱讀與學習,也令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證,不至于被社會上的不法分子蠱惑,避免了走上失足犯罪的道路。
2.3 增長知識,提高學習成績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無法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幫助,導致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有很大的困難。在圖書館里閱讀書刊、欣賞音像資料,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品質,使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令他們也獲得了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圖書館里的各年級課外輔導資料都是留守兒童在學習中所急需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家庭作業和課外學習,提高其學習的興趣。
3 圖書館提供人文關懷的服務方式
閱讀對于少年兒童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關乎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他們在缺少父母關愛的情況下,更需要從其他方面獲得心靈的滋養。政府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在財政扶持方面予以傾斜,并利用法律、行政手段保障公共圖書館經費的供給,為我國少年兒童閱讀提供法律、法規和資金方面的有力保障。
在我國,農村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雖然存在問題,但我們仍然可以想到一些解決現存問題的辦法,比如:市縣的大型圖書館可將館藏資源進行科學配置與流轉,實行館校合作,相互交流兒童學習、娛樂性的文獻資料;在農村中小學內設立留守兒童流動圖書館,在學校設立書刊借閱點開展借閱活動,利用寄宿學生課余時間引導他們多讀書,讀好書。
4 提高館員的工作水平和服務素質
兒童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除了要具有思想道德、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外,他們還必須要具有少兒教育、少兒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從而培養少兒讀者學會更好地利用圖書資源。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有一顆深愛兒童的心,要主動了解留守兒童的閱讀需求,關愛他們的情感成長,引導他們學習閱讀一些優秀的書籍,教育他們學會辨別書籍的優劣,使閱讀變成“悅讀”。
5 完善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和形式
圖書館所提供的,除了基本的閱讀服務,還應該積極籌辦一些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從而吸引更多的留守兒童來到圖書館。此外,圖書館在為留守兒童提供服務的時候,要更有針對性,比如面對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的現狀,可以邀請家庭教育專家舉辦親子主題教育的講座,開展心理疏導、成長規劃等方面的活動。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留守兒童與他們的監護人一同加入,這將更加有利于幫助留守兒童消除成長中的煩惱,解除學習中的困惑,化解人際關系中的疙瘩,排解生活中的苦悶。endprint
同時,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他們往往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具備自我保護能力,防范意識較差,很容易受到侵害,也容易被帶壞。針對這一情況,圖書館應該積極開展相關知識的培訓和講解等服務,還可以聯合民警、醫生等專業人士為留守兒童定期舉辦講座,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護知識,提高他們面對危險時的臨場應變能力。
6 以農家書屋建設為契機,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服務
農家書屋不僅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做好基本服務——向農民朋友提供借閱服務的同時,其實還可以打造成留守兒童學習的家園,這里將是他們學習的最佳場所。因為就實際情況來看,農家書屋是農村最基層的圖書館,大多設在行政村或自然村,這種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將便于農村留守兒童看書學習。那些放學回到家的留守兒童,如果能三五成群地走進圖書館,將極大地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并培養高尚的情操。
7 結束語
在我國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他們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著力量,但他們卻是背井離鄉,甚至是與妻兒分離。這種情況,將是我國需要長期面對的一個社會問題。而這造成了農村出現大量的留守兒童需要全社會投入力量予以關愛,因為他們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人格正在逐漸形成——在這個時間段,如果出現偏差,就會使一些人偏離人生的正軌,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作為社會公共文化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圖書館,必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肩負起為孩子們提供溫馨的人文服務和良好的學習氛圍的社會責任。
〔編輯:胡雪飛〕
Construction of Rural Library:Car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Yan Jiali
Abstract: In the county library in the countryside, see many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dishevelled hair and a dirty face.“Left-behind children”is a new term in recent years, it refers to the childrens parents both sides or one party to go out to work, the mother or father a child or by grandparents, grandparents and other relatives to care for children younger than 15 years of age.
Key words: rural library;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humanistic car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