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霞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面向所有農村生逐步推出中職免費政策,體現了國家發展中職教育的決心。但是,客觀而言,解決中職學生難教、中職吸引力不大的問題,關鍵不是免學費,而是中職教育的地位和質量問題。中職教育難題地位質量一、中職教育的招生難、學生難以管理的主要原因
首先,中職學校學生大多數來自困難家庭、弱勢家庭,家庭教育家庭關愛缺失,學生的個人素質不能保證。
據報告統計,2012年,農村戶籍中職學生占到在校生總數的82%。長期以來,中職學校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和城市經濟困難家庭。其中,來自中西部地區的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近70%。45.7%的學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偏低,這些家庭有很對共性,就是家長大部分忙于生計,對疏于管理。其中,很對留守兒童更是停留在能吃飽、不出事的管理層面上。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及家庭關愛的缺失使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很難形成很好的學習習慣和個人養成習慣,反而由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較強,易受外界干擾,容易學壞,形成一些不良的個人生活習慣、個人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教育難度大。很多家長對中職教育觀念理解偏頗很大,受讀書無用論影響,認為孩子來讀中職就是養大不犯大錯就行,職業教育在很對家長眼里是沒有地位可言的。
雖然多年來,在國家的加大支持和中職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中職教育取得很大成效,但是社會上關于中職理念依然很落后,依然很多人質疑現在為什么還有中專、中職?大學都已經普招,這類是否還有人讀?受讀書無用論影響,很多家長認為反正都沒辦法上大學,讀三年中職出來還是打工,還是得找工作,不如讓孩子出去打工、女孩早日嫁人更實際、更能補貼家用,特別在一些重男輕女的村落,這種觀念更是風行。老百姓算經濟賬有自己的道理,甚至是苦衷。但教育投資是一生的投資,不應被眼前的利或弊蒙蔽,短視給孩子的發展和家庭的長久發展都是很可怕的。
其次,精英化基礎教育淘汰很多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同時讓他們失去信心和繼續學習的機會,失去在人生最重要階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鍛造健康的人格和樂觀面對生活的理念,對學生正確認識職業教育的形成障礙。
一項針對中職學校一年級新生文化課學習狀況的調查發現,69%的學生沒有達到初中二年級數學應有的水平,72.24%的學生沒有達到初中二年級英語水平,許多學生被認為是“學習的失利者”。許多在小學初中就掉隊的學生,就成為了學校拋棄、老師討厭、家長失望的后進生。特別對于不是精英材料的學生而言,他們屬于父母眼中的“問題孩子”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似乎,只要讀書不好就是罪大惡極一樣。給孩子的心理和身心健康發展埋下一個很大隱患。更為嚴重的是,不僅是學生的文化課知識不達標,更為明顯的是學生在小學初中的教育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個人學習習慣、個人行為習慣還有正確的人生觀,而基礎教育學校也不注重這些,或者是無暇顧及只有盯住分數的精力了。這部分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精英化基礎教育的犧牲品,沒人為他們這些所謂的“落后分子”研究一條出路。
再次,在不少地方,在大多數基礎教育的老師和學生眼里,對中職教育的認同度都比較低,中職的地位還遠低于普高。中職教育在基礎教育里是“無根教育”。
如果說在沒有真正普及中職升學深造的繼續教育制度前,中職教育是一種“斷頭教育”,那么可以不夸張地說,目前為止中職教育在基礎教育而言是一種“無根教育”,處于一種無名分的狀態。往往中職教育的概念以及中職教育理念的宣傳在基礎教育部分是沒有的,幾乎所有學生都是為了讀大學才讀書的。幾乎所以的基礎教育教學都是高考的應試教育展開。中職教育在基礎教育里沒有任何銜接的部分,無論是職業生涯規劃理念還是中職教育導入教育的銜接導入都是空白的。在大部分基礎教育教育者和大部分家長的眼中,初中畢業成績不好的,去不了高中就是被淘汰去都中職的,中職教育的宣傳才突兀的跑到學生面前來,這種無根的中職教育無法讓學生理解和接受,導致很對初中畢業生帶著強烈的挫敗感很無奈地面對選擇中職,進入中職學校。這樣的教育基礎和心理狀態的孩子要教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最后,目前中職學校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參差不齊,中職教師職教理念落后。
部分中職學校辦學規模小而分散,教育資源分散,重復建設,效益不高,多頭管理而無人管理,管理上缺乏統一性,在招生等方面又處于相對的“弱勢”“劣勢”和“窘勢”。教師隊伍老化,職教理念落后,甚至有部分中職教師和學生在內都認為自己從事和學習的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對職業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
由上述的情形來看,這些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這群青少年,有志向、有朝氣,特別是農村孩子樸實勤奮,吃苦耐勞。由于家庭背景、學習成績、成長經歷及精英化教育等多種原因使心理敏感,容易產生自卑感,同時他們的文化基礎是比較差的,有很多不好的行為習慣,也是無法適應應試教育模式的孩子,這些孩子要教起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是一種信心的重鑄,錯誤教育理念的撥亂反正,不良習慣的糾正以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塑。
二、提高中職教育的地位和質量
1.中職教育與基礎教育理應無縫對接
首先,小學甚至初中就設置職業教育理念課程。在小學甚至初中就導入職業教育的理念,鼓勵成為對社會和會對家庭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定是出人頭地的人一定是光宗耀祖的狀元郎。
其次,去精英化教育,加大大眾教育的做人的養成教育。在小學及初中就注重真正執行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做人教養。養成教育。行行出狀元,人人能成才的理念的導入。不要教育者是一心重視學生好就行,其他都可以家長包辦,學習好就行,個人基本的生活技能及與他人融洽相處的性格都不顧及,倡導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觀。只要能成為自食其力、靠正當手段工作的人都是值得自豪、值得尊敬的人。
2.中職學校應苦練內功,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改變觀念
要想讓職業教育成為別人認可的教育,首先教師本身中職教育者應看到這些相對比較弱勢的學生經過中職教育的再造的“熔爐”,經過學校專業教學、職業指導、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和環節的教育活動,大多數學生從“學習的失利者”逐漸轉變為職業專長的擁有者,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有用之人。中職教育者比別人更能夠看到職業教育的巨大社會貢獻。應認識到它是能成人成才的教育,一種承擔給予不同勞動者的教育公平的教育,是跟高等教育一樣值得人尊敬和甚至比高等教育更令人值得驕傲的教育。中職校的老師在如何正確認識中職教育的同時,如何幫助這些學生學好技能、重鑄信心、健康發展,甚至正確認識不是只有上高中才能成才,中職一樣能夠成為有用的人才的正確理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中職教育需要面對的責任和挑戰。
三、結語
中職校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社會有識之士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甚至國家更多的支持和鼓勵,也需要職教教育者自身在轉變教育理念,深化改革苦練內功加大內涵發展,取得更大的成效,才能使中職教育成為一種有地位又吸引人的教育。這樣的中職教育才能撐起了我國現代化產業的半邊天,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產業大軍中的技能人才隊伍的有生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