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亮
摘 要:好的文學作品,對于原語讀者來說,是作者一次心靈的外顯。經過翻譯家之手,原有的心靈找到了更多的讀者,該作品的生命得以伸張。這是文學作品的價值所在,也是翻譯家勞動的價值所在。該文以劉士聰的譯本為鑒賞目標,讀罷此篇譯作“If I Were King”,一個真切的感受就是他之所以選擇翻譯《我若為王》,是因為受到原作者心靈力量的觸動,并且是在與原作者達到心靈上的契合之后才動筆的。
關鍵詞:文學 翻譯 鑒賞
中圖分類號:I2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235-01
1 文學翻譯的核心理論
1.1 原作與譯文對比賞析
合格的譯者可以做到雙語轉換上的精巧,而好的翻譯家,能做到與原作者心靈上的溝通。因為文學翻譯從本質上講,是一次譯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譯者的工作首先是從選擇原文開始的,譯者的翻譯動機,或他的首要關機,總是想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呈現給新的讀者,從該文譯者的翻譯實踐來看,他所翻譯的散文都是透發著一種人本的、內心的力量,做真正的人,做有利于社會的人。
原文從一個有趣的電影名字展開聯想,從小我想到大我,再回到小我。侃侃而談,恣意揮灑之中不乏對“大工”頭上虛偽光環的蔑視,對奴才像的憎惡。表明之下潛流著對民族劣根性的切齒痛恨,原文行文流暢。邏輯清晰,譯者的用筆猶如一列磁懸浮列車,既沒有亦步亦趨地貼在原作的文字上,卻又飄然自得地運行在作者的心靈軌跡上。如:
【原文】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東西呢?
【譯文】I dont want to be King, nor do I have the slightest respect for him.What kind of stuff is King made of ?
原文中兩個“根本”不(not,nor)承載的極度憎惡之情緒通過一個最高級the slightest 足額傳達出來。王是什么東西,本來是一個名詞,但用動詞句式(What kind of stuff)is King made of來表達,進一步強化了蔑視的語氣。這是原作者對所謂的“王”的概念的鮮明態度。合格的譯者可以做到雙語轉換上的精巧,好的翻譯家,還能做到與原作者心靈上的溝通。
2 本原作與譯文的特點
2.1 篇章的銜接和連貫
有學者指出,銜接是篇章的一種特征,連貫則是對篇章評價的一個方面,前者是客觀的,后者是主觀的。英漢兩種語言中銜接的手段差不太多,但在具體篇章中的運用卻是千差萬別的,如果把漢語中自然銜接的語句直接翻譯成英語,很可能是個敗筆,該文譯者在譯文的銜接和意義的連貫上處理恰當。
2.2 譯文的文體與措辭
這篇文章屬于論說文體,行文比較為隨便的個人性口吻(personal tone),文字簡潔準確,說理充分且無贅言。譯文也同樣做到了句子節奏明快,措辭輕重有別,使得全文形神俱現。
2.3 字句的斟酌
字句是構成語篇的基本要素,也是文本情感、信息、文化等的基本載體。翻譯過程中,結合語篇,語境斟酌字句,是成功移譯原文的文本情感、信息、文化等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以下譯例:
【原文】:王是什么東西呢?
【譯文1】:張培基What the hell is a king?
【譯文2】:劉士聰What kind of stuff is a king made of ?
文“王是什么東西”中“東西”一詞實在并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山水樹石、花草魚蟲之物。譯文2中“stuff”、“made of”所傳達的意思明顯與原文不符。譯文1和原文意思較為一致,“the hell”加重了語氣,原文雖然提到“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但根據下文“難道我腦中還有如此封建的殘物么?”可隱約感覺出作者說“王是什么東西呢?”這一發問雖然有蔑視的成分,但感情強度還沒有達到“王不是什么東西”的地步。
3 風格與句式
【原文】:我將看見所有的人在我面前低頭,鞠躬,匍匐,連同我的尊長,我的師友,和從前在我面前昂首闊步耀武揚威的人們。
【譯文1】張培基:I would see all people hang their heads, bow low or prostrate themselves at my feet, including my respected elders, teachers, friends and even those who had used to swagger arrogantly in front of me.
【譯文2】劉士聰:I would see all the people bending their heads and bowing, and prostrating themselves at my feet, including my respected elders, teachers, friends and those who had once swaggered arrogantly in front of me.
漢語原文中用了兩個四字成語“昂首闊步”和“耀武揚威”來表現以前地位高于我的人的傲慢,這種連用四字成語的表達在漢語中多用,不顯得累贅,同時比較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通讀全文,好的譯句比比皆是,整篇文章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無斧鑿痕跡。歸根結底,這種效果源自于對原文的深刻入微的把握,對譯語淋漓盡致的發揮,顯示出翻譯家的藝術修養??傮w而言,譯文自然流暢、簡潔生動,再現了原作的風格,在詞義選擇方面,譯文中有漏譯現象。就句式特點來看,原文句子短小,散句居多。為適應這一特點,大量使用形式靈活的分句,采用動詞短語,當然,翻譯文章無止境,無論哪一篇譯文總有進一步完善、改進之處。
參考文獻
[1] 劉士聰.漢英英漢美文翻譯與鑒賞(中英對照)[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2] 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3] 許鈞.翻譯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