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摘 要:盡管課外閱讀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這并不意味著課外閱讀是一種放羊式的閱讀,不需要教師或者父母的指導和幫助。事實上,課外閱讀有時更需要閱讀指導。本文筆者將就新課標下的課外閱讀教學操作模式做一個新探。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操作模式
新課標要求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還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新課程改革以來,已有一部分教師意識到課外閱讀課操作模式的重要性,并在這方面有了一些研究,如讀物推薦課、讀書交流課、讀書唱游課、美文閱讀欣賞課等。而筆者認為,小學課外閱讀中教師的操作模式應從三個階段考慮。
課例:《大腳丫跳踢踏舞》(二年級)
1.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王老師請來了一群外國的叔叔,他們將給大家表演一種超酷的舞蹈,欣賞一下吧。(播放踢踏舞視頻)
師:誰知道這是什么舞蹈?
生交流。
師:還有一位朋友也特別喜歡跳踢踏舞,他叫大腳鴨,咱們一起喊他的名字,把他請出來。
生(喊):大腳鴨——
師:這位大腳鴨先生還有點不還意思呢,咱們再大點聲,鼓勵鼓勵他。
生(加大聲音):大腳鴨——
師出示大腳鴨圖片。
師:想知道大腳鴨先生是怎么跳踢踏舞的嗎?我們一起走進這本好看的《大腳丫跳踢踏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指導低年級的學生課外閱讀時,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某種程度上比教給他們閱讀方法更重要。在學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我們教師應承擔重要的角色,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書目,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閱讀興趣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讀書內容必須體現層次性 ,在此基礎上,教師在課堂內能夠設計讀物推薦課對所推薦的讀物進行導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在這節課上,筆者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沒有必要對閱讀內容刨根究底,只要他們愿意讀就行,我們老師只要一步步把他們領進去,讓他們品味到閱讀的快樂,所以我們的閱讀課設計不需要大量的內容討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適合他們的閱讀環節。
2.聽一聽
師:小朋友們,認識了大腳鴨先生,想不想聽聽他跳踢踏舞的故事?
師繪聲繪色讀故事。
聽故事是低年級學生最樂意做的事情,這個環節伊始,學生的興趣就十分高漲,他們急切地想了解大腳鴨,了解大腳鴨跳踢踏舞的故事。
3.讀一讀
師:聽了老師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喜歡大腳鴨嗎?這本書里還有許多關于他的故事呢,翻到目錄,一起看看都有哪些?
學生讀目錄,交流。
師:想不想讀一讀?趕快翻到自己想讀的故事,美美地讀起來。
學生讀自己感興趣的故事。
有了前面聽故事的鋪墊,學生的閱讀興趣被進一步激發,閱讀成為一種渴望,讀故事就變得很自然,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翻開了書。這個環節老師要給足學生閱讀的時間,讓他們沉浸在自己的個性閱讀里。
4.講一講
師:剛才老師發現大家看書特別認真,故事精彩嗎?
師:把你們讀的故事講給小伙伴們聽聽,那咱們就可以知道更多精彩的故事了。
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過的故事。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機械、刻板地照本宣讀,而是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內容,用積極的情感體驗去感受閱讀。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感悟,此刻不說,更待何時?
橋梁書是低年級學生由圖畫書向以文字為主的課外書過渡的一種閱讀材料,這種閱讀課老師不適合就內容進行大量的討論,學生小,我們就教得簡單些,模式基本上可以定為:導入—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
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加入看視頻,不斷激發孩子的閱讀渴望,教師在此模式操作過程中應把握住目標,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亦要點撥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如默讀,邊讀邊想象畫面等。
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面對書籍進行深思的激動人心的歡樂,那就很難設想會有完滿的教育。作為學生閱讀的引領人,我們語文教師有義務讓他們的閱讀之路越走越寬,而在引領的路上,我們靈活運用模式,更可以讓我們這朵閱讀之花在墻內開得旺,在墻外香得遠。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我的閱讀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曹文軒.小說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雙語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