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
摘 要:音樂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部分,它首先應當強調的是審美性功能。音樂教育正是“把音樂審美為核心”作為音樂課程的最基本的理念。該文通過對職業學校音樂課的教學進行研究,分析目前職業學校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闡述職校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以及音樂自身的價值所在,并針對現實狀況提出改進方案,使職校音樂教育能真正達到“審美”的目的,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課。
關鍵詞:職校音樂教育 音樂價值 審美價值 實踐探索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a)-0162-02
很多人都在積極參與研究音樂教育的方方面面問題,也牽涉到不同的研究對象、內容、方式等等,通過對現階段音樂教學進行研究,了解到雖然“審美”風已經吹了一陣子,但是仍然還存在一些根本上的問題,這就是該文所要研究的內容,希望音樂教育,尤其是職校音樂教育能真正達到“審美”的目的,以迎合時代的發展,配合專業的需要。
1 職校音樂教育的現狀
1.1 職校音樂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筆者曾經對所教的不同班級音樂課堂作了記錄,中專班學生在上音樂課的時候經常會亂哄哄,非常吵鬧,注意力難以集中,教師只能扯開嗓門大聲喊,這樣也只能讓學生暫時的停止吵鬧,對幾個同學進行詢問了解到,大家還是挺喜歡上音樂課,一到上音樂課的時間就興奮不已,因為音樂課比其他課程輕松,大家在上完一些枯燥乏味的專業課程后,把音樂課當成了課外活動和休息課,并沒有覺得這也是一門必修課程,所以不加重視,還有些學生說,音樂課嘛,就是唱唱跳跳,我們也能唱很多的歌曲,比音樂課的歌曲要好聽,特別喜歡唱流行歌曲,同學們覺得音樂課的內容學了沒有多大的用處。就這個問題,筆者也和其他幾位音樂老師商討過,他們就學生對音樂課的態度作了這樣的回答,有幾位說,音樂課的時間就是45 min,加上學生要吵鬧,停下來,調整一下秩序還要花費一些時間,剩余的時間能完成課本里要求的內容就已經不錯了。那么高職班的情況呢,筆者聽過這樣一個課堂,老師上的是音樂欣賞課,先講了一下主要欣賞的作品曲目,接下來請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現的是關于這個歌曲的一些畫面,接著便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現場表演等,環節應有盡有,一些新技術、新理念、新形式也運用在其中。從表面看來,一切都似乎完美。遺憾的是教師所在的位置,包括講述、提問、聽音樂、看大屏幕等,大半兒時間是依靠在電腦桌旁。作為觀賞者的我們,感覺又如何呢?一堂課下來,氣氛沉悶,心情壓抑。審美教育就是這樣體現出來的嗎?音樂課應該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1.2 音樂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2.1 音樂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教育的要求,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和發展,學生的思維也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變化,就因為發展變化太快,學生的見識和知識也很廣泛,一些音樂教師僅僅依靠以前在學校學習的那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學生的要求,因此,作為音樂教師就更應該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水平,以迎合時代的發展需要。
1.2.2 音樂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感興趣的去學習
很大一部分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上音樂課”。學生喜歡音樂,這確實也是符合青少年發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但是為什么一到課堂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就全沒有了呢?甚至產生逆反及厭倦心理。這種結果不得不讓人擔憂。比如上一堂唱歌課,很多老師就只是單一地教會學生唱一首歌,認為學生學會唱某首歌就達到音樂課的目的了。就算老師要教同學們識譜,也因大部分學生對識譜不感興趣,使之變成了教歌的形式。老師一句一句地教唱,學生就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唱歌課就由這些機械重復的動作的組成。這種教學不僅抹殺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且更談不上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及綜合審美能力。音樂課的價值完全丟失了,更起不到審美的目的。可見,興趣對于整個教學環節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研究,去尋找創新,尋找一些新鮮元素,和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去學習,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
1.2.3 音樂教師對教學的目標和自身的作用還不是很明確
音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音樂知識,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音樂技能,打好扎實的基本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但是很多音樂教師卻不明確這一點,口號和政策是一回事,而實際的行動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音樂教師需要真正的行動起來,負起這重大的責任,讓音樂教育真正達到“審美教育”這一目標。
1.2.4 職業學校以及整個社會更應該重視音樂教師
音樂課在職業教育當中還不屬于正課,一般的觀念都認為這門課程只是輔助性課程而已,因為音樂課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所以音樂教師在學校的地位就相對比較低,音樂教學設備也比較差,這樣很容易造成教師主觀上對音樂教學的應付心理,教師素質的提高,不僅僅是個人或某小團體的事,而是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事。
2 職校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所在
2.1 審美教育在職校音樂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職業教育的藝術課程中,音樂教育是其中的一個很重要部分,它還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審美教育能讓學生從氣質、形象、情感、形式等各方面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還可以提高音樂的鑒賞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情趣。音樂修養提高了,勢必能促進道德修養的提高,換句話說,就是音樂審美教育的功能促進了道德修養。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將“樂”置于安邦治國的第二位,提倡“禮、樂、御、射、書、數”六藝教育,他認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可見,音樂審美教育從古代起就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了。
2.2 通過音樂的價值體現職校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
審美價值要在職校音樂教育中得到很好的體現。首先要了解音樂的價值。音樂的價值就是音樂的美。當我們弄清楚了什么是音樂的美,就應該知道我們要“審”什么了。音樂教育要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首先,學生們必須要學習一定的音樂知識技能,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如果沒有一定的音樂技能,就很難從音樂結構特性中來解釋音樂,而這方面完全來自于音樂內部的。其次,老師應該從音樂作品的本身出發對學生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真正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
3 實踐中不斷探索體現審美價值的途徑
要體現職校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需要音樂教師進行不斷的鉆研,善于總結經驗。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創新,使教學形式變的多樣化,新穎化。音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審美心理以及審美特征出發,根據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內容、不同形式和不同要求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聽一些中外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從這些優秀的音樂中學會鑒賞它“美的精華”。另外,還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在各種演唱、演奏及綜合藝術表演中自信地“表現美”。還可以根據音樂的表現引導學生進行創作,這些創作可以是綜合性的,比如散文、詩歌、繪畫,甚至自編的小故事或者小舞蹈都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音樂教師不能只是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和表述音樂的形象、內容,而應更多地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去聆聽,給他們足夠的想象空間,在音樂流動的音響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鑒賞能力,感受音樂塑造的藝術形象。
4 結語
音樂教育始終都是要符合音樂藝術本身的特點的,它是一門藝術的課程,音樂教育屬于美育的范疇,始終不能偏離美育這個方向。音樂課有輔德的價值,這是音樂教育的外在價值之一,而音樂課程本質的價值是審美價值,也是內在的價值。只有實現了音樂教育的內在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它的外在價值,發揮音樂教育以外的功能,這也是對音樂本身的一種超越。從音樂作品中體會高尚的情操,從音樂知識中學習和感悟人生的哲理,這些都是以音樂為基礎和前提的。總之,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
參考文獻
[1]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2]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81.
[3] 于潤洋.卓菲婭·麗薩音樂美學譯著新編[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3:204-205.
[4] 王次炤.音樂美學引自尼采悲劇的誕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 推進愿景[M].熊蕾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