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 要:物理課是初二新添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剛接觸比較新鮮,所以會對物理感興趣。當然這也是年輕的物理老師感到很興奮的地方。但是學生的這種興趣如不及時深化,很可能會漸漸失去,從而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畏懼、厭學的情緒。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努力使學生有這種感覺:物理課聽起來有趣,學起來有樂趣,物理課始終是最新鮮的。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式學習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物理的規律和原理都來自于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一般都比較抽象,概括,難以理解。所以如果教師只會生搬硬套,呆板地在講臺前滔滔不絕,照本宣科,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厭倦疲勞,昏昏入睡。古語說得好:“授業無趣,必不樂學。”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再發現”或“重新發現”的過程。教材呈現的知識,是已形成定論的知識,是科學家們早已發現的知識,但是學生學習是一個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親自探索而獲得知識的過程,并不是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或聯系。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增強自己的學習探究的欲望。所以創設一種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的情景對于學生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不論是教師的講授還是實驗都應該努力并且始終將學生置于探索發現的位置。通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如何使得一堂課能夠生動有效。
一、加強實驗,吸引學生探究精神
所謂“探究式學習”就是探究為主的教學,強調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合作討論為前提,讓
學生通過內心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習,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
質疑、合作、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自己設計實驗,親身去實踐,體驗到探究知識和理論產生和得出的樂趣,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通過科學探究,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盡量把演示實驗改為隨堂學生實驗,讓學生邊學邊做。不僅能增強學生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二、以學生為中心,提倡多樣化學習
怎么以學生為中心?不是應該教師邊做邊講,學生聽和看嗎?其實,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個現象提出問題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并做實驗。教師走下講臺,以指導學生實驗操作為方法參與引導學生經歷研究實驗并發現現象。這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課上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擺出自己在做實驗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大家討論解決,老師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從知識與技能上看,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復雜晦澀難理解的凸透鏡成像規律。從過程與方法上來看,學生在課前試驗中經歷了提出猜想、實驗驗證、搜集證據和數據、分析與論證等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教學當中科學探究的素材,使學生的實驗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維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多激勵學生,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
初中生處在青春期,心理和性格都很敏感,這時候的學生是非常需要鼓勵和肯定的,成功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應考慮到個體差異及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準備,最主要的是看是否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績。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學生才有可能走向屬于自己的成功。教師還應盡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條件。比如,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
所以一堂物理課,更應注意把物理知識生活化,可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看,都要求我們不能只注意體現物理的科學性,只
體現物理學的抽象懂難,應加入一些合理的物理情境,充分把握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使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調節,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從各方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并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
參考文獻:
高明君.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5):68-69.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