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偉新
摘 要:作業作為鞏固知識、應用知識的重要方面,其有效性的設計對通用技術教學價值的高效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并不注重作業的設計,每每都是讓學生簡單的練習,或者是進行題海戰術,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借助多元化、趣味性、創新性、多樣化的作業形式,確保通用技術課程能夠高效的實現。
關鍵詞:通用技術;作業;多元化;趣味性;創新性;多樣化
通用技術作為新課程改革中新設立的一門課程,在作業布置上面基本上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既不能單純的做一些理論性試題,也不能僅是動手設計;作業量既不能太大,也不能沒有??傊?,只能在不斷探索中總結和完善,為了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我認為根據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進行合理的作業設計很重要。
一、通用技術作業目標的多元化
作業的布置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沒有目標學生做再多的試題也只是在浪費時間,根本起不到鞏固的作用,當然,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所以,教師對每次作業練習要達到什么目的心中要有數。對學習難度較大的內容,教師不能急于在短時間內讓全體學生掌握,應合理分解難點,科學安排練習,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關鍵性的作業不能認為學生做過就過關,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復性作業,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
例如:在學習完《經典結構的欣賞》時,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典型結構的欣賞,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所以,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同時,也確保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在布置作業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項作業:自主收集北京的經典結構,比如:鳥巢、水立方、地壇、中央電視臺、天臺、北海、石舫等等,任選3~4個,進行多角度欣賞。比如:建筑材料、外觀、特點、穩定性、風格、創新等方面進行鑒賞,同時,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建筑,為什么?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欣賞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鞏固、深化、了解新知識,而且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相當深遠的作用。
二、通用技術作業要講究趣味性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睂嵺`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富有情境的作業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體現出題型多樣,方式新穎,內容有創造性。
例如:在教學《方案的構思方法》時,為了能夠給學生的作業增加趣味性,也為了凸顯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布置了下面的作業。即:自主設計“物聯網”的方案。首先,我引導學生從字面上展開聯想;其次,借助一些材料幫助學生了解物聯網是什么;最后,引導學生選擇生活中常用的一種物體,比如:電飯鍋、熱水器、空調、冰箱等等,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將這些物質與網絡連接起來,并自主動手設計方案,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且還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產生學習的興趣,進而,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走進課堂,提高課堂的參與度,最終,確保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并喜歡通用技術這門課。
三、通用技術作業設計要求創新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可見,創新精神的培養對學生健全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求創新。而且,創新能力是最高層次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他們創造能力的發揮,學生在對具體對象的創設中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創造性問題的設計和適當的評價相結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并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環境和空間。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立足于自身實際,將自己的內心想法的設計意圖大膽地表現出來,同時能對他人的設計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
例如:在學生剛接觸這門課時,我首先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即:在網上搜索影響人類生活的十項技術,你對此有何看法?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自主的去搜索,這也為學生對通用技術這門課興趣的產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有許多學生在找到這十項技術之后,認為這十項技術不準確,同時,還說出了他推薦的幾項技術的原因。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第二節課讓學生討論,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最后得出結論:原來這十項技術也是網上調查得出的,依照網上的操作學生選出了影響我們自己的十項技術。這樣一來,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彩,使之情緒高昂,樂于思考,發揮各自的長處。時時不忘創新,就能設計出好的作品,就能更好地為人類發展做貢獻。
四、通用技術作業要多樣化
眾所周知,單一的作業設計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讓學生對通用技術這門課產生厭煩,所以,作為一名通用技術教師,我們要優化作業設計,要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多樣化課堂中找到掌握知識的技巧,并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享受到學習技術、運用技術帶來的快樂。
1.實踐型作業
實踐型作業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教材中的案例分析,都是來源于生活,并且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可由學生談談他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并且讓學生試著去嘗試設計,以便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另一種形式是實驗,教師要利用好實驗,去開發學生的大腦,培養學生的能力,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知識、鞏固知識的一個平臺。
2.生活型作業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汲取營養,為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技術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供機會,搭建平臺,使他們真實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技術,技術無處不在。如:在學完《結構與力》知識后,我設計了如下作業:請分析,當出現交通事故時,摩托車手的頭盔是如何避免外力對骨頭的撞擊?汽車的安全氣囊又是如何保護駕駛員的?既使學生學習輕松,又培養了他們的多種能力。
3.模仿型作業
教師根據所教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做練習,教師對一些較難于理解的問題列出提綱,讓學生根據提綱進行回答,進行模仿練習,這樣就降低了作業難度,讓學生能夠很輕松地完成作業。
五、要注重作業的評價
評價環節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然,作業評價也不例外,有效的作業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明白自己哪里出現了問題,哪里需要完善,哪里設計的比較好等等??傊鳂I評價不能以教師打一個等級、寫一段評語為唯一模式,它應該是立體的、互動的、多向的,我們更應注重學生的集體評價。例如,我們可以實施師生共同打等級的方法,讓學生將作業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在彼此評價中給出一個等級,并指出同學作業中哪些地方是值得學習的,哪些地方存在著不足,這樣才能真正起到互相學習的作用;而且,當學生制作出好的作品,我們還可以在全校進行展覽,讓學生在被大家所認同的眼光中找到學習的信心,這樣既為大家服務,又展示了自己成果。
作業有效性這項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我在此也僅是拋磚引玉,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進而,促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通用技術以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最終,也為學生能夠成為一名綜合水平全面提升的優秀中學生做出相應的貢獻。
編輯 李艷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