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濟菁
(廣東金融學院 公共課教學部,廣東 廣州 510521)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
雷濟菁
(廣東金融學院 公共課教學部,廣東 廣州 510521)
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相關文件的貫徹實施,使得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向著更規范、更標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本文對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現存的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現存問題對策
(一)課程設置方面的問題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課程大致分為樂理基礎、音樂鑒賞、合唱等。音樂鑒賞和樂理基礎是大部分學校授課的主要內容。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共同問題為:課程設置缺乏系統的規則,零散且欠缺邏輯性,缺乏完整構想。高校的音樂課程設置基本是教師自己自由選擇,很多教師根據興趣和專長隨機選擇授課內容,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音樂素質與水平,更無所謂系統和具體的教育模式了。
(二)師資力量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水平。教學能力是與成功、完整的教育活動相聯系的, 它要求教師不僅具有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 還要有評鑒、組織和表達等綜合能力,然而在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中,這樣的教師往往是極少的。很多教師固守傳統教學方式,要么采用專業音樂教學方式,要么采用中小學音樂教育方式,教材內容隨意,缺乏科學性,導致學生失去對音樂的興趣。部分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遠遠跟不上時代對教師的要求。
(三)教材與內容選擇上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學校的音樂教材內容偏向于西方音樂,民族音樂內容不多,非洲地區的音樂更是少見,這有悖于多元文化的發展形勢。我國音樂教育始于20世紀初,當時將西方音樂教育當做標尺來衡量中國音樂文化,以西方音樂文化為模范,把傳統的我國音樂文化擺在次要的位置。我國的傳統音樂如民族音樂、傳統戲曲等受到冷落,學生對民族音樂比較冷漠,這些都阻礙了音樂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也不適宜高素質音樂人才的培養。
近年來,民族音樂教育受到大力提倡,但成效并不顯著。高校學生傳統音樂文化知識的匱乏,是音樂教育者的失職。怎樣協調好中西方音樂文化,培養高校學生對傳統本土音樂文化的熱愛,引導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是值得音樂教育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教學中應明確目標、擺正位置、多多鉆研,將本民族音樂文化置于首要位置,引導學生了解、感悟傳統中國經典音樂。在音樂作品的選擇上,要有針對性、計劃性,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從教材選擇和內容上入手,在繼承與發揚本土音樂文化的基礎上,融入世界音樂文化精華。
(四)學生藝術素質的差異性
學生的音樂基礎有所不同,為音樂教育帶來困難。只有部分音樂方面有所特長的學生音樂基礎比較好,大多數學生音樂基礎相對薄弱,甚至有連音樂課都沒有上過的學生,即使上音樂課也大都是唱歌而已。另外,音樂課考試不會對學生造成影響,也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的不重視。步入高校后,學生對音樂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和需求,期望通過自身努力提升音樂素質、彌補欠缺。但部分學生在面對高雅音樂時存在畏懼心理,覺得欣賞不了,導致部分學生的音樂素質遲遲得不到提升。
(一)完善音樂教育課程設置
提高高校音樂教育水平,全面推動音樂教育建設。要以音樂教育課程建設為中心,努力提高高校音樂教育課程的管理,讓音樂教育朝著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貫徹和落實相關文件的要求,從實際情況出發擴大音樂類選修與專修課程,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重視高校音樂教育的管理與研究,使音樂教學更加規范,教學質量得以改進,創造出高質量、有自身特色的音樂課程。應重視高校音樂教育教材建設,選擇高質量、有特色的音樂教材。音樂教育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各高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對音樂教學進行研究和改進,去除不適宜現代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高校應從自身實際出發,設立音樂課程的必修與選修課程,可以把部分音樂課程加入到公共必修課中。課程形式追求多樣化,并體現自身特色。文科類高校可設跨學科課程,如“音樂與文學”;理科類高校可設科學與藝術結合的課程,如“音樂與科學”;綜合類高校可設“音樂與哲學”之類的體現文化底蘊的學科。
(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提升教學質量
師資的培養和培訓是教育永恒的主題之一,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與水平的最有效舉措。為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切實提高高校的音樂教學質量,高校要以教學需要為基礎,配備專業音樂教師,鼓勵在職高校音樂教師繼續教育深造。
高校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聘請兼課音樂教師,彌補師資力量的不足,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積極性。加強音樂教學的科研工作對音樂教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積極鼓勵高校音樂教師開展本專業的課題研究,提高高校音樂教師的自身組織和專業水平。應多舉辦一些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為目的本職業務技能培訓,在培訓方式方法上也可采取小而靈活的形式,針對各學校自身的實際和特點有區別地進行。
(三)統一教材,提高音樂教育水平
高校領導應充分意識到,極具審美與情感教育的音樂教學是實現美育的最有效途徑。藝術教育水平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在思想認知上,要給高校音樂教育一個準確的定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應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綜合發展為主旨。
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是為了使學生受到藝術熏陶、提高審美能力、健全人格。高校領導在關心專業教育的同時,不應忽略學生德智體美方面的發展。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程度取決于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對教材、教學內容的規范化、系統化。如果連教材都難以實現規范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能走不必要的彎路,給音樂教育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四)投入經費,保障各區域音樂教育的均衡發展
高校要不斷改進教學條件,保障音樂教育經費,確保音樂教育均衡發展。音樂教育要做好規劃,有足夠的音樂教育經費來完成音樂課程。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音樂教育同樣需要大量的經費來完成,比如需要購買大量的音樂教育設施、聘請專業的音樂教師以及定期組織音樂活動、測試等。很多區域的高校不重視音樂教育的投入,甚至認為可有可無。實際上,音樂教育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必不可少的步驟,必須要重視起音樂教育。唯有在充裕經費的支持下,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1]王圣春.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現存問題及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
[2]楊力.學校藝術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馮蘭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藝術公共選修課程的思考[J].人民音樂,2003(12).
[4]王安國.從實踐到決策[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4.
2014-02-19
雷濟菁(1980- ),女,湖南郴州人,廣東金融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助理研究員,從事音樂教育研究。
J60-4
A
2095-7602(2014)04-0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