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英
摘 要:掌握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來構建課堂,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讓思想政治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課堂。
關鍵詞:構建;學生向往;職業中學思想政治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036-01
新課改后思想政治課教師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對中職的思想政治課產生興趣,使思想政治課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呢?個人認為,教師必須牢固掌握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采用多種方法來構建課堂,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讓思想政治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課堂。
一、課堂教學充滿生活氣息,貼近學生實際,使學生“如臨其境”。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堂這棵“生命之樹常青”的重要法寶。積極打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化課堂,實現生活實際與學生成長和教材理論的有機結合,是優質課的重要特征。如果教師能利用課堂知識與現實的聯系,讓學生明白思想政治課所學內容不是遠離現實的,而是與自己實際生活以及未來工作密切相關的,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而對思想政治課堂產生向往。理論源于生活,生活蘊藏知識。思想政治課教師如果能設計出既貼近實際生活,又與授課的教材內容密切相關,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參與積極性,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就能讓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如臨其境”產生對思想政治課堂的向往。例如《經濟政治與社會》中的道理盡管抽象,但無一不是從日常生活中概括歸納而來,又無一不是通過豐富多彩的經濟現象表現出來的。其實經濟不僅是“經國濟世”的大謀略,也是一家一戶、攤販廠商的“精打細算”的小計劃;政治也不都是與同學們相隔遙遠的國家大事,它也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與你我息息相關;由經濟生活與政治生活編織成的社會我們更是每天工作和學習在其中。例如講“商品”就把同學們司空見慣的“超市”搬進課堂讓“超市購物”展示商品;在“價值規律”的授課中,選取了生活中常見的素材——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的事件,精心加工設計,讓班上是生姜種植農家的學生表演種姜農民的喜與憂,將教學內容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在上“消費和消費觀”時統計學生一周的消費清單,調查身邊人對金錢的看法形成科學消費觀;在“改善民生”一課將發放中職助學金場景搬入課堂,使學生思考關注改善民生政策出臺的政治知識……以生活場景為媒介,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巧妙自然地引領學生進入課的學習,生活化元素的引入,為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課堂設計要有創意色彩,令學生“如沐春風”,讓學生為思想政治課堂的新奇吸引而產生向往。
有新意的課堂才有吸引力,有創意的設計才有生命力,創新是課堂靈動的“魂”。教育家約翰·洛克說:“教師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課堂設計新穎,渾然一體,耳目一新學生才會為思想政治課堂的新奇吸引而產生對它的向往。如《職業生涯規劃》中“性格及其調適”的教學,以學生表演“咖啡廳里的故事”為導入,以“林黛玉葬花”“張飛大戰長坂坡”電視片斷為載體,以自主探究、交流(思考性格與職業性格的聯系)分組討論為課堂推進形式,以性格調適成功案例動畫總結提升性格可以調適,職業與性格可以達到匹配。這樣課堂才能牢牢抓住學生,吸引學生,鍛煉學生,發展學生。
三、課堂活動體驗實踐,讓學生“各顯其能”“樂在其中”,使學生為思想政治課堂提供的成功、愉悅而產生向往。
爭強好勝是學生的天性,不斷獲取成就感是激發一個人潛能的重要手段。課堂活動形式豐富(小組合作、角色扮演、創設情景、實踐活動)且不斷變化讓思想政治課堂成為學生參與的舞臺,在課堂的活動體驗實踐中顯示才能、獲得成功,從而為思想政治課堂提供的成功而產生向往。利用書上或現實生活中的鮮活材料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開展“體驗踐行”、“師生互動”、“我能行”、“心理咨詢”、“現場表演”等活動;在《經濟政治與社會》教學中通過學生采集、發布市場供求變動信息、以新聞發布會形式發布重大國際國內時事;講“儲蓄存款”內容時,讓學生事先準備定、活期存折和存單,收集當前的銀行存款利率的情況,讓學生計算定期、活期的利息,并對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千方百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上《職業道德與法律》時學生編排演示本專業需要的職業道德,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懂法、用法教育采用法律行為模擬,準備案例成立模擬法庭——開庭審判——自我警醒……在 “學中做,做中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和實踐環境,讓每位學生都有所學,學有所得,使每位學生在知識、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四、課堂教學德育滲透有效,“潤物無聲”讓學生“水到渠成”的向往思想政治課堂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首要目標,因為這是一個人思想的核心、行為的先導,對個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都會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必備的功課。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靈活適度地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滲透要在生活中于細微處,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入情、入理、入腦、入心,潤物無聲,水到渠成,敏銳地捕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契機,讓學生“學會方法、樹立觀念、規范行為”。
讓課堂充滿快活的氣氛,鮮活的知識,靈活的教法,如此的構建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個性,才能使課堂變成學生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