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昌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豐厚的人文特點,為在語文教學中注入德育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素材,教師應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
關鍵詞:口語交際;朗讀傳達;習作貫徹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50-01
小學語文教材豐厚的人文特點,為在語文教學中注入德育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素材,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緊緊把握教材,發揮語文教材“人文教育”的優勢,讓學生都能在接受了語文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修養。
一、途徑之一: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每篇課文要傳達出的德育主旨
小學語文教材,編者在選編時都很注重文章的德育性。以人教版第十冊為例:《白楊》向學生展示了老一輩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潛移默化地要求學生學好知識,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冬陽 童年 駱駝隊》,作者回憶了童年的美好生活,冬陽下緩慢行走的駱駝就給了讀者一種美的享受;《夢想的力量》,通過一個小男孩給非洲打井的事,向學生傳達出了善良能創造出奇跡,教育學生要有愛心;《金色的魚鉤》,通過一個老班長在長征途中為了把三個小戰士帶出草地而犧牲的事,讓學生受到傳統的紅色教育,學習老班長舍己為人,忠誠于革命的偉大精神;《晏子使楚》,晏子的臨危不懼讓學生感受到晏子的愛國精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沉入到課文教學中,與故事中的人物同喜悲,用“心”去感受文章所傳達出的精神,如此,講解起來,就不會感到是空洞的說教。
二、途徑之二:利用口語交際課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每單元的口語交際,也蘊含了德育教育。仍以人教版第十冊為例:第一單元“手拉手”活動,要求學生給需要幫助的同學寫信,有些同學就把信寫給了汶川大地震中的小朋友,這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愛心;第二單元的“勸說”活動,學生們的勸說內容豐富多彩,有勸爸爸不要吸煙的,有勸媽媽不要賭博的,有勸同桌好好學習的,有勸不要亂扔垃圾的,這些“勸”,都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積淀了美的意識;第三單元“發言稿”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口語交際,學生在縱橫捭闔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水平,同時,也在活動中改變了自己的一些認識,更加崇尚美,創造美。
三、途徑之三:利用朗讀傳達德育
朗讀是一個情感抒發的過程,與作者情感緊貼的朗讀聽起來,就是一場美的聽覺盛宴,讓人如癡如醉。如講授人教版第十一冊第21課《凡卡》時,反復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對比朗讀信的內容和寫信時想的事的兩部分:“……我沒爹沒娘,只有您一個親人了?”“……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讀著讀著,學生便不由自主地對凡卡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凡卡的悲慘命運是無法擺脫的,激發起學生痛恨舊社會,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再如朗讀《十里長街送總理》:“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許多人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可是靈車漸漸地遠去了,最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這樣深情的朗讀,更加加深了總理在學生心目中的偉大形象,以及對總理逝去的無比悲痛,依依惜別的深厚感情。靠讀靠吟取得的效果,靠講靠分析是永遠得不到的。讀來的東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在語文教學中,對于每一篇文質兼美且能讓學生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章,教師都應有意識地依據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讓學生朗讀,讓學生深刻地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四、途徑之四:利用習作貫徹德育
文章是傳情表意的,歌頌正義,贊揚善良美好,是文學作品的主題。小學作文練習,也要圍繞此進行訓練。但在我們的作文練習中,常常走入一個誤區:將培養學生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夸大為作文教學的終極性目標,教師在小學生作文教學過程中經常忽視了學生德性養成的基本規律。這樣做的惡果,使作文教學失去了其應有的美學意義。
在作文教學中,譬如寫環境類的作文,可以滲透進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德育;寫我的爸爸或者媽媽,可以讓學生學會感恩,從小樹立尊老愛老的美德;寫一件有意義的事,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美德;寫人生的一次失敗,可以讓學生自我反思,從而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堅韌和頑強;寫我心目中尊敬的人或者英雄人物,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和平;寫祖國的一處風景或者家鄉,可以增加學生的自豪感。“文以載道,道在其中。”我們語文老師應該巧妙地運用作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道德情操,有意識地引導啟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接受人生觀、道德觀、理想前途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逐漸完善,成熟,深沉起來。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愿我們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都能達成此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