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法艷
摘 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成了研究的重要課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領人走向成功的不竭動力,更是學習進步的源動力。文章聯系小學生語文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進行探討,旨在不斷探索小學生學習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之道。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源動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303-01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 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要想讓小學生學好語文,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產生學好語文的強烈興趣,才能夠讓學生在濃烈興趣的驅使下學好語文。筆者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源動力的相關問題進行如下探討。
一、創新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源動力
教學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影響整個課堂的第一要素,所以做好語文課堂教學導入,也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第一途徑。那么,究竟應該設計怎樣的教學導入才能夠吸引學生,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源動力呢?筆者認為,就必須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多種導入方式,創新語文教學導入:一是充分利用謎語導入。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大多喜歡猜謎語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利用謎語導入新課,讓學生在想解開謎底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快速地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去。譬如在教學“風娃娃”時,可以先出個謎語讓學生猜猜:“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學生一聽到謎語,立即來了精神,學習的源動力自然也就被被有效地激發起來了。二是利用多媒體導入。多媒體是現代最為常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集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為一體,能夠使抽象文字的形象化,靜態的東西動態化,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極大地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從而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給學生的視覺系統和聽覺系統造成直接的刺激。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桂林迷人的山水。可以用圖片、視頻等將桂林山水等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欣賞桂林山水美麗景色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清楚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中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源動力
教學中創設懸疑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可以通過設置疑問的方式,設置懸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教學“海底世界”一文時,可以設置疑問:“同學們,海底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讓學生進行猜測,以此懸念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二是創設故事情境。有的教材文本富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課文情境中飽含的思想感情。譬如在教學“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時,讓幾個學生扮演學步者,進行表演。學生在表演中,能夠充分體會到邯鄲學步者為啥最后連路都不會走了的真正原因。其他同學看著這幾個表演的學生,興趣一下子就來了,也快樂的欣賞中懂得了課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三、采用分層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源動力
一是全面摸底,為準確分組奠定基礎。教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包括學生學習成績、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個性特點等,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為優秀、合格、后進四個層次。二是分層制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對于學習成績后進層次的學生,應該提出最低層次的要求,安排最為基礎的學習任務,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容易完成學習任務,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對于合格層次的學生,則應該安排難度中等的學習任務。對于優秀層次的學生,則應該以拓展性的學習任務為主。三是小組分層互動。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讓優秀生擔任組長,學習成績較差的為成員。采用異質組合的形式,相互配合,通過小組分層協作的方式學習語文,能夠讓語文學習后進上在同伴的幫助下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四、發揮讀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源動力
讀是學習語文最主要的方式。小學生語感和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離不開“讀”。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小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教師應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朗讀方式。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學生瑯瑯的讀書聲,注重學生自由讀書,倡導“自然地朗讀”。當然,不能一味的強調“有感情的朗讀”。當學生沒有正確的理解文本的特點和文本的個性時,你如果要求學生讀美一點,再讀美一點,只會讓人覺得裝腔作勢,而且我們教學中也常常發現學生在朗讀時“朗讀腔”“表演腔”太濃,而這樣的朗讀恰恰是對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自然地朗讀就應該像說話一樣,用恰當的語氣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調,語勢。若把文本分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應該用朗讀去“打動”“感染”聽眾,非抒情性的文本則只需要“告訴”就行了。科普性的說明文我們只要清晰的告訴、介紹,把重點的知識通過重音、語速、語調的變化,自然流暢的表達出來就行,不需要額外附加情感;對話類的文本,故事性特別強的,就應該用比較夸張的演讀。通過充分地讀,就能夠讓學生讀出韻味、讀出情感,讓學生通過讀而逐漸喜歡語文,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源動力。
總之,興趣是學習語文的源動力,是引導學生不斷進步的源泉。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摸清學生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自身特有的魅力,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總結,不斷分析,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創新課堂導入,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創設教學情境,采用分層教學,注重閱讀感受,才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源動力。
參考文獻:
[1] 俞東江.談談語文教師的課堂魅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1.25.
[2] 張以瑾.教育要培養“快樂的種子”[N].中國教育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