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廷富
摘 要:探究是一種行為,是尋找事物,事件原因的過程。學科中的探究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己的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專題研究,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以便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和能力。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本身就是一種探究,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更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物理實驗;探究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315-01
物理學科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其本身就是一種探究,教材在內容編排上包含大量的探究性實驗,練習和習題更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談物理實驗教學中探究能力的培養。
一、轉變教育觀念重視物理實驗是培養探究能力的前提和保證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律、定理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物理學的發展也依賴于物理實驗。傳統中忽略了物理學科的特點,只注重把現成的物理知識傳授給學生只重結果不重過程?,F行教學中我們應該突出物理學科特點既重結果,更重過程,既讓學生學到相應的物理知識,同時也弄清知識和規律的來源和建立過程,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物理實驗,利用物理實驗培養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做好實驗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基礎
課改后為了更好地突出物理學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特點,教材特別突出實驗,通過實驗引入概念,通過實驗得出物理規律通過實驗檢驗猜想,通過實驗獲得新的物理知識。教材中實驗可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探究實驗和課外小實驗等。習題和練習中還安排一定量的探究習題。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組織好實驗內容的教學,對隨堂演示實驗應做到操作規范,現象清晰并引導學生對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得出正確結論。
探究性實驗中教師應當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師做好指導,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動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從實驗中得到相應的物理知識,同時學生探究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三、創設探索氛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教材的處理方法上給予適當改動為學生創設一種探索環境,這樣可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時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教材中怎樣連接電壓表一節,為了讓學生學會使用電壓表,是讓學生先閱讀使用說明書,然后回答問題,這樣學生根據說明書認識了電壓表的連接方法,這對學生的探究能力不夠。若將該節改為實驗,讓學生通過試觸法來自己在實驗中根據各種不同地連接來認識和使用電壓表的正確連接,這樣改動后既可以使學生對電壓表的連結方法認識更加具體,則時還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四、認真組織好課外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僅靠課堂教學來完成往往是不夠的,因此,應該認真組織好課外實驗,課外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外實驗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做好啟發引導工作,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操作,由學生對實驗現象和結果認真分析討論,研究實驗現象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規律。找出每個實驗中所體現的物理知識和用到的原理,總結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通過總結使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拓寬知識面,真正做到“玩中有學”。使探究能力在“玩”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總之,探究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驗,但同時也必須注重物理實驗與現代教學手段相聯系。本著從學生實際和培養探究能力出發,加強其他方面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才能使探究能力得到更好地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仁勖.中學物理教法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7.1.
[2]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1.
[3] 劉 杰,李正滋.研究性學習——解讀與實施.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