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瓏
摘要:為了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切實增強學生自身能力,高中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新課改要求我們要改變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以應試教育為單一目標的教學方式,要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從而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高中歷史 閱讀能力 思維能力 線索
高中歷史課程作為高中學科的一門基本課程,主要講述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通過了解人類在不同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發展狀況、發展特征等相關內容,培養學生形成文明史觀、唯物史觀,能夠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科學地分析歷史問題和歷史現象。新課改的新要求對于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那就是如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說得太多的狀況,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好一門學科,學習方法非常重要,歷史學習也是這樣,如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是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現階段歷史學科的學習是要求學生通過了解基本的歷史現象,如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影響等要素,來總結歷史的階段性特征和發展特點、規律,進而能夠解決新問題,也就是常說的以史為鑒,鑒往而知來。
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學”?從字面意思來看“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那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學會讀書,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自己學習。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進行了一些探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一、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歷史學科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知識之間的聯系相當密切,因此構建知識體系就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總體上把握知識,從而明確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這樣就使學生把獨立的知識點由點而組成線,由線成面,從而成為一個整體。
從學生現階段歷史學習的現狀來看,很多學生在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時,辦法不多,甚至困難重重,原因是學生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就導致在用的時候很難順利解決問題。因此,在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上首先要求學生努力構建知識體系,學生在自己構建知識體系過程中,一方面會回到教材,這樣會加深自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學生在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中,也能在總體上深化知識之間的關系,形成條理,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歷史閱讀能力在現階段的學習中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這一問題更為突出。比如現在的高考,所有的高考試題,無論是選擇題還是材料題,學生要解決的第一個困難就是通過準確閱讀,把握問題的要求,但是從學生的實際表現來看,閱讀恰恰是他們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尤其是涉及到中國古代史文言文部分的材料,對于部分學生來說,這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提升學生解決歷史問題上很重要。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學生通過閱讀,在日常的訓練中不斷積累,在積累中實現量變向質變的轉變,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看明白說的是什么,問的是什么,逐漸提升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思維能力
現代教育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師因為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還是在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忽略了讓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這就導致學生記住了,卻不會用。事實上,歷史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情境,提出各種具有較強啟發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從而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做好幾點。
1.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疑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要從具體史實入手,去歸納某種結論或道理,從而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2.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太容易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更無助于啟發思維,太難會使學生如墜迷霧中,所以設疑要難易適中,循序漸進。
3.教師通過設疑,要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這對于教學來說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講《美國內戰》前,教師首先設疑:有民意測驗顯示,開國以來四十多任總統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在美國四十多任總統中最受尊敬,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己去學習這段歷史,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較好。
三、教會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抓住學習重點
歷史發展的線索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中學歷史教材涉及到的內容范圍廣、頭緒雜、內容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導學生在這歷史長河中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抓住歷史發展規律以及歷史事件前后之間的聯系,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我們可以把每冊歷史書的目錄充分利用上,在講每一個大的歷史階段時,首先指導學生看教科書前的目錄,然后教師再概述這一歷史時期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小的歷史分期、每個歷史分期的階段特征是什么等。例如在講中國古代史時,要讓學生明確必須抓住三條基本線索,即:各朝代的變革,經濟重心的遷移和民族融合。
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能夠使學生合理分配精力和學習時間。如何確定教材中的重點呢?第一,能夠說明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觀點的內容;第二,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屬于“中國之最”“世界之最”的內容;第四,教科書上有插圖,課后有練習題的內容。
四、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效率
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之上的。為了能更快更準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點,提高記憶效率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分散記憶。讓學生把知識點分開學習,每天掌握一個知識點,采取循環式復習方法,積少成多。這一方法的關鍵是要堅持不懈。這樣周而復始記得就會比較牢固。第二,對于一些比較難記的或零散的知識點,可以采取編兒歌、編順口溜的方法幫助記憶。第三,引導學生化繁為簡,記憶綱要。
現代教學包括歷史教學,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授歷史知識,而是要通過教師的教授,使學生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