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平珍
【摘 要】教師在進行初中化學分析式教學設計時要加強對學生化學學習情感的培養.教師在進行分析式教學設計時可以多創設一些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分析欲望,激發學生的分析樂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分析學習。
【關鍵詞】目標激勵 分析 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34
要提高分析學習的質量,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設法激起學生強烈的分析欲望,維持學生持久的分析熱情。下面談談本人在組織開展分析性學習的一些嘗試。
一、用目標激勵分析學習
分析目標是開展分析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縮,而分析動機是促使學生自覺分析的內動力。因此,在組織每次分析性學習時,要先讓學生明確分析的目標,以激發學生的分析動機,學生只有明確了目標,產生了分析欲望后才會圍繞分析目標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分析的問題柞出假設、制訂計劃,并通過實際分析,最終完成分析任務。
二、分析要面向最多學生
新材料安排了一系列的分析活動,既有較完整的科學分析活動,又有讓學生參與的科學分析某一側面的括動,即使是訓練同一種科學方法或分析技能的活動,也在活動內容、思維力度和操作水平上有所不同,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能力發展水平,由易到難,由點到面,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逐漸滲透和深化,呈螺旋式上升。
提出問題是進行科學分析活動的第一步,設置的問題是否有吸引力,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來說有沒有分析的意義,是否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等,能否激起學生強烈的分析欲望,是組織攆究性學習活動能否成功的心理基礎。傳統和班級授課制中,一個班的學生發展水平不平衡,有的甚至差別很大。
因此,我們在設計和組織學生開展分析活動時.既要考慮同一年級學生的共同年齡、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又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還要結合分析內容的不同側重點,設置具有不同梯度的問題,例如在“分析食物中的能量”中可以設計這樣的梯度問題:1.怎樣才能知道食物中含有能量?2.小麥種子中含有多少能量?3.花生種于和小麥種子哪個含能量多?4.還有哪些方法能測定食物中的能量?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梯度,可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使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參與,通過努力都能完成自己的分析任務。并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好的發展。
三、分析要盡可能多采取方法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分析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分析、勤于動手,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但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非常有限,要有效地激發井維持他們分析的積極性,必須適當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分析性的問題或通過視頻、動畫、演示實驗、課件等,創設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情景,才能激發和維持分析性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進行初中化學分析式教學設計時要加強對學生化學學習情感的培養.教師在進行分析式教學設計時可以多創設一些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分析欲望,激發學生的分析樂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分析學習。案例:例如在進行《水的凈化》的教學時,教師町以結合生活實際問題創設相應的問題怡境,自然界的水都不足純水,含有許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雜質,在某些鄉村沒打W來水,只能飲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變成生沾用水呢?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凈化等等。
四、分析多注重事例
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引起人興奮的,只有引起學生興奮的事才能激發他們主動地去進一步分析。在組織分析性學習時,精選與學習課題有關的社會熱點、學生感興趣案例,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分析欲望。如在學習“病毒”時,通過曾使人談牛色變的英國瘋牛病事件和導致亞洲各國“焚雞數億”的禽流感事件以及曾在我國肆虐一時的“非典”等,來激發學生的分析欲望,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分析需要積極評價
評價的內容和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銀強的導向作用。評價應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有利于激勵學生成為成功者、積極參與者和自我反思者,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分析熱情。
實行“檔案袋”評價,有利于激發并維持學生持久的分析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如實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將學生分析過程的原始材料保持在檔案袋內。評價時要注意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的結合,要關注學生在分析活動中逐步形成觀察、歸納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設計實驗、調查研究、動手實驗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數據,表達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教師要結合分析目標和分析活動的全過程,從全方面、多屢次、多角度去評價學生的分析能力,改變過去重結論的評價為重過程的評價,要重視對學生在分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情感變化的評價。
生命現象的錯綜復雜,生命活動規律的無窮奧秘,生物資源和科技信息的日新月異,生物學與生活、生產、社會和其他科學技術的縱橫關系,生物事實與理論的矛盾,等等,都是探究性學習的豐富的問題源泉。
此外,提出問題是也是一種分析學習。因此,重要的是盡可能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生物資源,如實驗室、標本室、生物園、校園、家庭、田園、大自然和社區環境等,利用這些實際情景,發現和提出問題。也可從圖書、報刊、電子信息等資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的討論和爭論,仔細研究老師提供的背景材料,也是發現問題的好形式。學生如果一時難以發現問題,則可利用同學或教師提出的問題。別忘記,上述生物資源和信息在解決問題時仍會有用。
在分析過程中,要用賞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強調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多用鼓勵性語言,如用“你真行”“你的思維很活躍”“你的想法、設計很有創意”等激勵性評價,有利于激發和維持學生持久的分析熱情。評價時要尊重學生,不要輕易否定學生。要鼓勵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體現學生不僅是分析性學習的主體,而且是學習評價的主體。通過學生自己的評價反思。也能較好地強化學生的分析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