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先
摘 要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教學任務,也是新課標在小學深入發展的一大瓶頸。它是否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對學生素養的養成、寫作能力的培養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有重大的影響。本文針對小學語文寫作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與研究,找出了其教學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改進意見,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策略
語文教育家黃光碩先生曾說過,“學生的語文學得怎么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學生的語文能力不過關,作文也是一個重要的標志”。作文是表達學生思想活動、認識活動以及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是衡量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尺度,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成果的體現。然而,我國小學生語文寫作的教學質量并不高,學生缺乏積極性和真情實感,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的寫作要求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基本上就是字詞句篇的運用和情感的表達。但是,寫作的困難在小學卻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很多學生仍然苦惱于“無米之炊”。這樣的問題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主觀問題,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客觀問題。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一是學生對語文寫作沒有興趣,缺乏寫作的動機和目的,將其當做一項無意義、無趣味、無動力的機械行為;二是學生缺乏生活經驗,不善觀察生活,缺少寫作素材;三是學生從意到文轉換不嫻熟,表達能力弱。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1.辭以情發——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
葉圣陶先生曾說,“凡是出色的文學作品必須是作者情感的最貼切的符號”。也就是說,寫作必須要有真情實感才能出彩,但這對于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他們社會經驗少,也不理解寫作行為的交際語境,對寫作內容、結構和語言也是不確定的。針對這些,教師應當通過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在各種人際交往中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并讓他們通過每周固定幾篇周記和勤寫讀后感及觀后感的方式來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到文字中。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一些比較貼切生活的題目,如:我第一次(洗碗、拖地、買衣服等),然后指導學生課下積極思考和實踐并依據自己的真實生活完善作文題目,積極鼓勵學生將真情實感融入到作文當中。這樣,由于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了起來,學生有了寫作欲望,文章有了真情實感,自然擺脫了千篇一律的僵硬模式。同時,這樣的寫作讓學生對作文的認識更加深刻,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還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記錄和觀察習慣,并通過各種形式的小練筆讓學生積累經驗,擺脫作文的僵硬感。
2.情以物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寫作其實是一個觀察和表達的過程,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寫什么”是前提,觀察是基石,表達是結果。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平時不觀察,不積累素材和寫作材料,到了寫作的時候必然會因為“沒得寫”而叫苦不迭,直接降低作文的質量。其實,學生并不是無話可寫,只是因為腦中信息沒有被及時喚醒和組織起來的緣故。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當積極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鼓勵學生閱讀和觀察,擴充寫作內容和語言材料,以達到質變前量變的積累,為質變提供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讀書會或相關專題的討論會,鼓勵學生積極交流自己的學習生活體會,讓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生活經驗得到有效的培養。
3.筆隨心動——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
當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觀察能力,那自己的真情實感應該怎樣去表達呢?這就需要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技巧。教師應當鼓勵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心思意念轉化為文字,在對教材的熟悉和對學生基本情況了解的基礎上,組織一些相關活動(如辯論賽、頭腦風暴、文化活動等),激發學生表達的熱情與寫作欲望。教師還應當制定一個公平合理的作文評判標準,減少自己主觀因素對學生作文評判的阻礙和不一致性,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總結
教師在教學中對寫作技巧的重視和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一定要在教學中引起重視。鼓勵學生在進行文章寫作時多用真話實話,避免各種天馬行空的辭藻堆砌。教師在進行作文批改時要摒棄過去的唯某種模式為標準的主觀化問題,發現學生所擅長的寫作風格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完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萊靳利,靳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構主義——2l世紀人類學習的革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240-245.
[2]吳倩,朱麗娜.淺談小學作文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65-66.
[3]吳開敏.淺談作文教學的一些感悟[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2,(1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