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賽飛 胡梅生
摘 要:轉化后進學員是院校教育工作中必須研究的問題,對后進學員心理特征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轉化后進學員的策略。
關鍵詞:后進學員;心理特征;轉化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6-0204-02
“后進”,《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1)學識或資歷較淺的人。(2)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的人或集體?!蹦敲矗裁词呛筮M學員呢?后進學員是指在遵守紀律、學習訓練成績和行為表現等方面暫時處于相對落后狀態的學員,后進學員只是一個狀態性的屬性,即“后來進步”之意,其前提是,承認學員是在前進中,之所以后進,是因為進步受到某些弊病的阻礙而非學員本性如此。心理學研究表明,后進學員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環境、動機、意志等在內的非智力因素起主導作用。因此,做好后進學員的轉化工作,必須準確把握其心理特征,針對其心理特征尋求和實施轉化工作的途徑和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一、院校后進學員心理特征分析
心理特征是指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點。這些特征影響著個人的言行舉止,反映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意識傾向,集中體現了個人心理活動的獨特性。后進學員的心理特征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可具體歸納為以下四點:
1.自卑心理嚴重。后進學員由于學習成績差、表現不好,常常不被教員、領導重視,經常成為批評、嘲笑的對象,同時他們對自己缺乏深度的認識與正確的認知,常常低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對自己缺乏信心,起初是學習不如他人,后來演變成為處處不如人,很容易導致自我封閉,形成人際交往障礙,產生較強的自卑感和甘居下游的思想,有的甚至發展到自暴自棄。
2.強烈的逆反心理。所謂逆反心理是一種與常理背道而馳的不正確的心理狀態,后進學員因為對消極情感體驗得多而更具有敏感性,更易產生抵觸情緒,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后進學員即使有過勇于改正錯誤的表現,但也常常難以得到重視、信任和鼓勵,因而容易產生心理對抗,即使別人言之有理,他們也拒絕接受。突出表現就是“不受教”,“不聽話”,常常與教育者對著干,如果說自卑心理的后進學員是缺乏對自身的正確認識,那么說逆反心理的后進學員則是為了維護自尊對外界形成的是一種過激的思維態度,采取了一種激進的思考方式。
3.意志品質薄弱。人的意志品質是在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人的心理能動性的突出表現形式。軍校學員經過中小學系統的教育訓練和人生磨煉后,已形成一定的意志品質,總體上看是良好健康的,但發展是不穩定、不平衡的。不少后進學員表現出意志品質薄弱,自控能力差,不能夠控制和合理支配自己的情感,受挫力差,稍遇困難或挫折,就會動搖直至失去信心,繼而就想著逃避現實,而不想繼續用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長期處于逃避、退縮的狀態,惰性抑制了上進心,一蹶不振。
4.矛盾心理嚴重。后進學員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實也想上進,也想有所作為,但現實社會中的種種客觀障礙不可避免地會阻礙“理想自我”或“美好未來”的順利實現,同時他們不能正確地解剖自己,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設定目標不切實際,行動計劃不周密,計劃實施過程中自我調整能力差,常常使自己的計劃不能順利實施而導致失敗,這就形成了心理的落差,矛盾心理嚴重。另外,矛盾心理還表現為個人強烈的自尊心與得不到別人尊重的矛盾;自卑心理與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進與習慣性懶惰的矛盾;渴望成功與沒機會展示或者經常受到挫折的矛盾。這些矛盾嚴重影響后進學員的心理狀態,導致他們逃避與現實的矛盾沖突,甚至反過來攻擊現實,出現消極頹廢、苦悶、不求上進,甚至產生厭世的心理和棄世的沖動。
二、院校后進學員轉化策略
后進學員相對于其他學員,需要教育工作者對其花更多的精力,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恰當的幫助,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個由基層干部、教員、家長、同學等組成的支持系統,尋找合適的方法,采取合理措施,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
1.做好心理診斷和指導工作。后進學員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心理問題,其他問題都是由心理問題而引發,因此,診斷心理問題是轉化后進學員的前提條件。參照學員心理診斷的指標體系:動機診斷、情緒診斷、性格診斷、動力診斷,確定后進學員存在的不良非智力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使其盡快地轉化、進步。心理指導主要內容是普及心理知識,幫助學員了解自己現有的心理狀態,分析產生不良因素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教育教學策略和方法進行心理調適,消除不良因素的影響。
2.關心、尊重和信任后進學員。心理學研究表明,信任的情感可以使人消除疑慮,給人一種“器重”的暗示,能增強人的自信心。具有自卑心理的后進學員往往意志力不夠堅強,在處理事情時很難做到“敗而不餒”,他們常常由于一件事情的失敗而情緒低落,灰心喪氣,同時,后進學員的自尊心都較強,對教員、基層干部的態度和評價非常敏感,他們希望得到尊重。面對這一情況,教育工作者應首先肯定學員付出的努力,并根據其失敗的原因給予具體的指導幫助,讓他們爭取下次做得更好,而不要一味地指責、諷刺、挖苦,要真正做到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從人格上尊重他們,堅持正面教育,用民主的、說服的、開放的方法,做深入細致的心理疏導工作,使他們有信心、有勇氣揚起生活的風帆。
其次,在對待學員的轉化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必須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待學員,并善于用“放大鏡”去尋找和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點滴成績予以認可和接受。對后進學員要事先點撥,提供機會,及時鼓勵,熱情幫助,促使進步,這樣可使自卑學員顯示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潛在能力,恢復積極的自我形象,讓他們嘗到成功的樂趣,并以此激發其求知的心理欲望,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3.營造良好的集體氛圍。引導學員的心理問題不僅要有適宜、高效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還要有利于學員思想情感及其心理向積極方面發展的情境。由于后進學員在學習等方面的落后或者在行為習慣較差等原因,在集體中不太被同學接納。后進學員的不健康心理,也常對周圍的人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抵觸情緒,他們往往會采取不合作的態度。如果僅僅在形式上給后進學員一些評價,卻沒有在同伴中形成包容、接納的心理氛圍,也無法對后進學員的心理產生強烈的觸動、震憾和沖擊,有時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如果后進學員生活在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中,不但不會受到同學們和教員、基層干部的冷落、歧視和排擠,而且還會感受到同學們的關心愛護和幫助,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激發他們上進,進而燃起了內心改正錯誤的決心和信心。甚至有時自己的力量不能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時,就會使后進學員產生內疚和愧疚感,從而成為后進學員轉化的內在動力,這種無形的力量是任何一位高明的教育者都無法比擬的。事實證明,大多數后進學員樂意接受來自集體方面的教育而不愿意接受來自教員干部方面的強行教育。這時,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集體就是一個“熔爐”,它可以培養后進學員良好的集體觀念,使其養成良好的學風,從而讓學員克服自卑、孤獨、逆反等不良心理。
4.教育與管理并舉,更重管理。對于后進學員,僅有教育是不夠的。因為他們對于學習的道理、進步的意義是明白的,也很想甩掉后進的帽子。只是因為不良習慣心理已經形成,知與行不能統一,沒有外力的幫助難以奏效,所以必須對其嚴格要求和約束,堅持管教結合、雙管齊下,要堅持管理和教育“兩條腿走路”,在管理中說服教育,兩者不可偏廢。在院校中,教員大都較忙,課外與學員接觸較少,能夠與學員朝夕相處的還是基層干部,基層干部在學員的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是別人無法替代的。他們對于學員能夠起到開啟學員人生之路的導師和其成才設計師的作用,是學員思想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因此,對于后進學員,基層干部更要增強責任心,全面了解真實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其進行管理和教育。
5.家校聯合,多方配合管理。后進學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與他們的成長經歷與后天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我們對于后進學員的了解很有可能僅僅局限于他們平時的表現,而不能從他們內心深處去挖掘。與家長進行聯系可以從深處了解后進學員的生活經歷,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說一些心理問題的學員或許是因為單親或許是因為家庭貧困,但是這部分學員又不愿意與教員、基層干部溝通交流,一且我們不了解學員的第一手資料,就很難對癥下藥。通過與家長溝通了解情況后,我們可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說家庭困難的學員我們可以在學校的資助層面多給予一些幫助,對于單親家庭我們可以給予更多的日常關懷。后進學員轉化工作需要我們院校與家長形成合力,定期進行溝通聯系,對于后進學員的平時表現進行分析研究,制定與時俱進的幫扶計劃。
總之,轉化后進學員的工作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自己的愛心、耐心、責任心賦予其中,加強研究,摸索規律,要在把握和研究后進學員心理問題的現狀和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根據后進學員的身心特點,認真思考,切實加強轉化后進學員的措施和途徑,提高后進學員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劉紅松.軍人心理學[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7.
[2] 簡鴻飛.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8.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