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長華
摘 要:本文以三快(反應快、蹲擺快、加速快)為切入口,對蹲踞式起跑技術進行剖析,認識蹲踞式起跑技術的精髓;通過各種教學策略的運用,提高大腦的暫時性神經聯系,提高蹲擺力量和速度,提高快速加速能力,從而提高蹲踞式快速起跑的能力。
關鍵詞:蹲踞式起跑;再認識;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2-0062-01
一、建立蹲踞式起跑反應快的暫時性神經聯系和策略
蹲踞式起跑反應速度的快慢,受先天遺傳因素和后天獲得因素的影響,通過強化訓練,加強大腦聽覺神經與運動神經的暫時性神經聯系,促進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肌肉神經末梢效應器的反應速度。
教學策略:
1.加強思想教育。在蹲踞式起跑練習時,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保持安靜狀態;同時,讓學生聽預備時間長短不同的發令練起跑。這一過程中,杜絕學生大聲喧嘩、打鬧,個別學生違反規定及時制止、教育,以及課后個別談心。
2.強化聽覺和視覺神經間的聯系通路。在自然站立狀態下,聽起跑口令,做起跑練習,如向后跑、向左向右跑等。也可做快速反應、追逐跑游戲。如“長江”“黃河”游戲。畫3條間隔5米的平行線,中間一條為中線,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面對面站在中線的兩邊,一隊叫“長江”,另一隊叫“黃河”。當教師發出“黃河”的口令時,“黃河”隊馬上轉身往自己的場地跑,“長江”隊立刻追擊。
3.強化訓練,建立快速反射。做好蹲踞式起跑的預備姿勢,要求手臂、腿部和身體其他肌肉適度緊張,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老師口令,然后做起跑練習,多次練習,反復強化,從而加強聽覺神經和運動神經間的聯系,提高學生蹲踞式起跑的反應速度。
二、增加蹲擺力量和速度,提高起跑后加速度的策略
雙腳蹬地的力量、速度和擺動腿上提的速度,雙手推離地面的速度和手臂前后擺動的力量、速度,直接影響蹲踞式起跑的加速度,而決定加速度大小的是腳蹬地的力量和腳蹬地作用力與跑道平面的夾角大小。筆者認為,為了快速提高蹲踞式起跑后加速度,蹬擺的力量短時間很難提高,只有找到適合的蹬地夾角(15°~20°),加快蹬擺速率和上下肢協調運動的能力。
教學策略:
1.練夾角。雙手扶住肋木或墻壁做原地后蹬跑,要求軀干和腿所在直線與地面成20°左右的夾角,反復練習,形成蹲踞式起跑的蹬地夾角(15°~20°)的定型姿態,也可以利用練習者的雙手扶住面對面同伴的肩膀,同伴用力支撐練習者,進行后蹬跑練習。
2.練蹬擺速率和上下肢協調性。雙腳開立與髖關節同寬,膝關節彎曲,身體前傾,做原地快速蹬擺練習,既練習蹬擺的速度和上下肢運動的協調性,也練習步頻;也可由雙腳開立,軀體向前逐漸前傾,達到適當角度,進行幾米距離的加速跑,從而練習由靜止到運動的蹬擺速度和上下肢協調練習。
3.反復練蹲踞式起跑。采用起跑器、墻壁和跑道邊的路牙練蹲踞式起跑后的蹬擺,注意蹬地的夾角適合,蹬擺的最大力量、最快速度,上下肢的協調用力;同時進行上下肢的力量練習,如推小車、扛杠鈴半蹲跳等,提高上下肢力量。
三、解決起跑后擺動腿上提、下壓快及快速加速的策略
蹲踞式起跑后,第一步擺動腿上提、下壓快是銜接第二步以及后面步頻的關鍵,直接影響起跑后的快速加速。起跑后,學生身體重心移動軌跡,是影響起跑后快速加速的另一重要因素,使學生學會身體重心逐漸升高,形成動作定型,獲得快速加速,最短時間達到最高速度。
教學策略:
1.練擺動腿快速上提、下壓。雙手扶肋木和扶練習墻進行原地后蹬跑練習,軀體保持適度的傾斜;后蹲腿的膝關節略微彎曲,不能充分伸直;擺動腿上提的大腿與軀體所在直線成垂直狀,不能上提過高;擺動腿的大腿與小腿間的夾角成90°或略小于90°。進行反反復復的這種原地后蹬跑練習,提高擺動腿的上提、下壓速度,促進動作定型,形成動作的自動化。
2.控制大腿抬得過高。原地高抬腿練習,擺動腿的大腿抬到與地面水平或略低于水平位置。此時,擺動腿的大腿與小腿間的夾角成90°或略小于90°。經過多次練習,強化擺動腿迅速上提、下壓,為了控制擺動腿上提的高度,用一根跳高橫桿,讓兩位學生用手抓住橫桿兩端,站在練習者的前面,橫桿高度與髖關節在同一水平位置或略低,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抬腿高度。
3.控制起跑加速的重心。進行蹲踞式起跑練習,在練習者的后面,讓一位學生拿一根跳高橫桿蹲在后面,橫桿與跑道有適度的傾斜,控制學生起跑后重心逐漸抬高,使學生形成起跑后重心逐漸抬高的習慣。同時注意后蹲腿的膝關節略微彎曲、擺動腿不易抬高的快速蹲擺動作技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