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君蘭
摘 要:中國杰出的數學家蘇步青說:“學習數學要多做習題,邊做邊思索。”學生在數學練習中,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理解,自己去體驗。精心設計的練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實現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讓數學課堂更高效。
關鍵詞:設計;練習;梯度;思想;高效
高效課堂,是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最大限度地實現三維目標。課堂練習是數學課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精心設計練習對于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杰出的數學家蘇步青說:“學習數學要多做習題,邊做邊思索。”日本數學家小平邦彥認為,在數學學習中沒有捷徑可走,其一是熟記多練。可見,學生通過練習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精心設計的練習最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數學練習中,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理解,自己去體驗。精心設計的練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實現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讓數學課堂更高效。
一、數學練習的設計要體現梯度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數學練習中,讓每個學生能樂于思考,具有成功的快樂。數學練習的設計要體現梯度,體現練習層次“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原則。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的“面積復習課”,這節課是讓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積單位;能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我安排以下練習:
1.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約480( ) 手掌的大小約1( )
2.單位換算。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一張正方形的桌面的邊長是7 dm,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小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dm2?
4.一個長方形的菜地,長18米,寬比長短6米,這個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5.有一塊長方形布長80厘米,寬50厘米,在這塊布上裁出一塊最大的正方形布,正方形布的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
有梯度的數學練習,體現在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練習,解決了“優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現象。
二、數學練習的設計要有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擁有數學思想最能培養學生數學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數學練習的設計要有分類的思想
數學練習是數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并轉化成為技能的重要環節。對數學題目進行精心分類,避免題海戰術,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練習,我安排以下練習:
393÷3 519÷3 186÷6 399÷7
(得數是三位數或兩位數)
624÷6 800÷8 880÷8 560÷7
(得數是三位數或兩位數,商有零)
659÷6 561÷7 907÷9 514÷8
(得數是三位數或兩位數,有余數)
通過分類除法練習,能很快掌握列豎式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并知道商的不同特征。
又如,把分數應用題分為三類: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數學練習的分類設計,更有助于學生掌握新知,理解和學會應用知識,為思考問題打開思路。
(二)數學練習的設計要有轉化的思想
當代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沒有問題的存在,就沒有數學活動的開始,有了問題,思維才能有方向。”練習的精心設計是有效問題的體現。數學練習的設計要有轉化思想,把知識進行整合,整理成體系,學生就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拓思路,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進而擁有創新思維。
如,在六年級總復習中,我就把分數、百分數、倍數問題很好地整合起來,讓學生熟練、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把看似不能解決的問題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我設計了練習:
1.果園里種著桃樹和梨樹,桃樹棵數與梨樹棵數比為8∶5。
(1)桃樹棵數是總棵數幾分之幾?
(2)梨樹棵數是總棵數的百分之幾?
(3)梨樹棵數是桃樹棵數百分之幾?
(4)桃樹棵數是梨樹棵數幾倍?
(5)梨樹棵數比桃樹棵數少幾分之幾?
(6)桃樹棵數比梨樹棵數多百分之幾?
2.雞兔同籠,雞有24只, ,兔有多少只?(只要列式)
(1)兔的只數是雞的3倍 (2)雞的只數是兔的
(3)兔的只數比雞多 (4)兔的只數比雞少
(5)雞的只數比兔多20% (6)雞的只數比兔少20%
3.甲乙兩車速度比為3∶4,同時在A、B兩地相向而行,兩車在距中點10千米處相遇,AB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剛開始解答,學生往往會想到用有關路程、速度和時間的數量關系來思考,覺得缺少條件。但通過畫線段圖,充分利用3∶4這一條件,便會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分析(1):相遇時,甲乙所行路程比=速度比=3∶4,且相遇時乙比甲多行10+10=20(千米)。所以AB兩地的距離=20÷(4-3)×(4+3)=140(千米)
分析(2):相遇時,甲車行了全程的3÷(3+4)= ,A、B兩地相距10÷( - )=140(千米)
在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中逐漸體驗、感悟了數學知識相通的特點,把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層層遞進,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三、數學練習的設計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
“錯誤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通過錯題本明白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到學生學習知識的難點,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練習。“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切實做到教為學服務,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從而使數學課堂更
高效。
平時,我都讓學生把做錯的原題在錯題本上原原本本地把題目抄下來,認認真真地重做一遍,并且在錯題旁注明錯的原因。在學習畫三角形的高這一內容時,學生畫鈍角三角形的高就出現了許多種錯誤。學生就認真寫下:對高概念模糊不清,沒有認真看圖,畫得不垂直;畫圖粗心,沒有從頂點出發;三角板擺放錯誤,動手能力不夠強;鈍角三角形有3條高只畫了1條高。在復習課中,我就對畫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都做了示范,并且對為什么要延長鈍角的邊也做了講解,學生再練習畫鈍角三角形的高就沒有錯誤了。又如,在學習利用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簡便方法計算中,利用分配律簡便方法計算是計算中錯誤最高的。我就精心設計了
練習:
(7+125)×8 (80-8)×125 75×23+75×77 75×23+77
20×99+1 20×99+20 48×62+48×39-48
科技書每本13元,童話書每本17元,如果科技書和童話書各買39本,一共需要多少元?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實踐證明,運用建構主義學習觀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解加以糾正,可以收到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這樣做,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學生重復出錯的幾率,而且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讓學生的錯題本成為教師精心設計練習的好幫手,讓課堂錦上添花。
四、數學練習的設計要選練生活問題,鍛煉實踐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葉瀾教授認為,當數學同兒童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教學才具有活力,富有生命力。配合教學進度,設計一些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選擇完成,能促進學生把課本知識同生活問題更加緊密地融為一體,從而充實和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如,學習大數的認識,我讓同學們數豆子,讓同學們各自帶一小袋豆子。用自己的方法估計出大約有幾顆豆子。“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估計的方法真多。如,數格子、分堆數、抓幾把、用漏斗量,有的甚至提出可以稱一稱等。
又如,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后,讓學生完成:用蘿卜、冬瓜、木塊等材料,動手做一個長方體;用紙板做一個棱長為5厘米的正方體。在學習折線統計圖時,我早一個月讓學生分組種蒜苗,分工合作,并且做好記錄,上統計課時繪制折線統計圖就得心應手。
60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告訴我們:“活書是活的知識之寶庫,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雨雪、天體運行都是活書。”“要拿活的書籍去教小孩子”。捕捉與生活有關的教學內容,在生活中去練習,自然、真實,無需雕琢。加強直觀、實踐,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生動活潑地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思考,也就能獲得真知。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練習的耕耘中有所收獲。精心設計練習,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以生為本,精心設計練習,更有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也就水到渠成了。
參考文獻:
[1]楊高全.數學教育新論.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
[2]曹培英.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探析:在規矩方圓中求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9.
[3]朱向陽.尋找數學教學的中間地帶.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07.
[4]顧桂斌.觀念刷新: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支點.中學教學,2002(11).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王宅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