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 要:小學英語常態課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是司空見慣的,它應該具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恰當的輔助手段、有效的課堂活動、顯著的教學效果等特點,并通過更新理念、調控情感、優化課堂、多元評價等多種途徑來實現“常態課”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常態課;課堂教學
近幾年,“優質課”“示范課”“觀摩課”等等真可以說是風靡一時,常態課就是相對這些課說的。但是打個不甚恰當的比方,公開課仿佛是高高在上的“貴族”,讓人難以親近,缺乏真實感。
一、常態課應具備的特點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前提
教師創設自由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關注學生各方面的成長,學生必然會視教師為“良師益友”,課堂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上課時“帶著微笑進課堂”,會讓學生從課堂一開始就“如沐春風”,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當學生學習進入疲勞狀態時,適時地插入一個小游戲,調節一下課堂氣氛,讓學生重新活躍起來,在學生躍躍欲試的過程中,會帶給教師無限的靈感與驚喜。總之,拉近師生的距離,營造一個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積極交流。
2.使用恰當的輔助手段是保障
我們應該創造性地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如圖片、簡筆畫、網絡等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在電腦輔助教學非常普遍的今天,生動的課件固然能吸引學生,但是,我認為要有一個度——“過猶不及”,太多動畫反而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只要教師精心設計,適當運用輔助手段,一定會讓我們的課堂永遠充滿生機。
3.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是核心
一節常態課不可能囊括太多的游戲活動,教師應設計一些有目的的、有效的課堂活動。多種類型的游戲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在英語課中,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嘗試讓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必然會使學生始終保持對英語深厚的學習興趣。
二、把常態課上好的途徑
所謂常態教學,顧名思義,它指的是通常或本來狀態下樸實、扎實、充實的課堂教學。“上好每一節課”需要我們教師用嚴謹的治學態度去注釋,用與時俱進的精神去演繹,用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去豐富,下面是如何把常態課上好的三條途徑。
1.更新理念,調控情感,構建和諧課堂
新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特別是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多受到情感的支配。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因此,教師課前應該積極調整心態,飽含真心與愛心,發自內心地愛護和尊重每一個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歡樂帶給學生,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古言道:“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喜歡你,自然就會對你所傳授的知識發生興趣,所謂“愛屋及烏”。贊科夫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加以引導,使之成為穩定的學習動機。
2.轉變模式,優化課堂,實現有效教學
(1)進行以舊帶新的熱身,喚起英語的學習渴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一半。”每節課開始用三到五分鐘進行以舊帶新的鞏固和復習,請學生到講臺上表演對話,唱英文歌曲、朗讀課文、背單詞等等,無論表現如何,都會給予最真誠的鼓勵,正是在這種積極的愉悅情感下,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集體的溫暖和學習的意義。學生也從剛開始的羞澀與害怕,到漸漸找回自信,樂于上英語課,從而有效地為新授的學習內容打下良好的知識積淀與情感鋪墊。
(2)開展綜合多樣的教學,享受充裕的學習快樂
新課程標準倡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
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達到目標,感受成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在“讓每個孩子獲得發展”的思想指導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明確每一個活動的目的,保證學生在每個活動中有所參與,這種參與應在具體的細節中去實現,同時合理設立活動目標,保證學生有所收獲,并及時做好情感上的引導,幫助學生奮發向上、不斷進步。
(3)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語課程標準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古語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加強課堂上具體的指導: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對學習內容能主動練習;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制訂簡單的學習計劃,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在具體的學習習慣培養的操作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專注地聽、清晰地說、響亮地讀、仔細地寫的良好習慣。
3.改進方式,多元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小學英語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的方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教學的評價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他們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評價的依據。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對學生的評價就是如此,教師通過一個手勢、一個微笑、一句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閃光的一面,使他們常常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增強學好英語的勇氣,這里的評價不僅是目的,更是手段。而一定的終結性評價也是必需的,這里可采用等級制和達標的方法記成績,應當避免用直觀的、唯一的分數來評價他們,應更多采用鼓勵性評價,只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可以得到好評價。
其實,我們的教學要做到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這才是真正常態化的教學。筆者始終認為,小學英語教學,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小學,應該從小學英語常態課中探尋有效化開始,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前黃中心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