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德
摘 要:生活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反過來,一切科學知識都是為生活服務的。新課程改革后,教學活動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關注學生的發展。尋找課程資源是生活化數學教學的基礎,教師將生活內容繼續進行再加工,變成一個個的數學問題,呈現在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生活化;新課改;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影響極大,因此重視數學教學就是重視學生的學習基礎。新課改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利用數學理論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
題,所以在教學中提出生活化教學的概念,這一概念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和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很多的教學工作者都把數學教學生活化作為自己的科研課題探索。如何樹立大數學觀,如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使科學知識離學生的距離更近,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更新教學理念
我們知道,教師的教學理念決定教學的質量,沒
有創新理念指導的教學是沒有實際效果的教學,所以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的理念。新課程改革后,教學活動更多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發展,將知識的傳授放在能力培養的后面,重點教給學生學習的能力、自學的能力、對數學理論的運用能力,把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獲得數學知識,形成對數學問題的探究能力。教師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一張考卷上,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數學能力的培養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把枯燥的數字變成鮮活的生活知識,讓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善學數學。教師要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的理論,貫徹新課改的理論,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
二、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生活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反過來,一切科學知識都是為生活服務的。要使小學生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師必須具有一雙慧眼,善于在生活中尋找可以作為教學素材的內容,然后適當引入課堂,讓學生在這些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尋找課程資源是生活化數學教學的基礎,教師將生活內容繼續進行再加工,變成一個個的數學問題,呈現在課堂教學中。這其中要把知識和生活進行整合,融合后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利用掌握的數學理論來解決這些數學問題。數學知識本身就是一些數字和符號的解析,給人留下難懂、難學的印象。如果教師不善于結合生活進行,那么很可能就把一堂枯燥乏味的數學課扔給學生了。這樣的結果,是教師不善于在生活中尋找數學,不善于活用教材,只是單純地教教材,那么這樣的數學課學生怎么能喜歡呢?如,在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在生活中尋找長方體。學生對這個作業很感興趣,他們搜集來很多的包裝盒,各種長方體、正方體的包裝盒擺滿了學生的書桌,學生親自看到了實物,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感知更為明顯,直觀地認識到了這兩個概念。各種飾品盒、食品盒、火柴盒,學生親自觀察,總結出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和正方體都需要有6個面,不同的是正方體的6個面都相等,而長方體是對應的兩個面相等。學生通過這樣的比較和總結,建構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概念,形成了更為深刻的烙印。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也是直觀的,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建構。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是貫徹新課改理念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確定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和數學學習能力,為學生日后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紅蕊.試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1(14).
[2]褚劍敏.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設計之我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3]劉玉紅.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1(09).
(作者單位 四川省會涼山州東縣老口鄉中心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