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兵
很多老師都覺得在教學計算時,無規律可循,也沒有相應的道理可講。在教學時,只是讓學生一味地背誦計算法則,認為只要學生能夠把計算法則熟練地背下來,那么計算也就能夠到達熟練、正確的目的。還有的一些老師認為,計算教學中的算理也很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還要求學生將計算過程中一整套程序用語言說出來。很難想象一個只懂計算法則,紙上談兵的學生能夠在計算教學中熟練地掌握要領,但是讓學生背誦算理這種拔苗助長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教學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應更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一、上好新授課,加強計算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透徹理解算理掌握法則,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
1.教具演示和動手操作,是學生理解算理的有效手段
數學中的很多概念,如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認識,運算定律和性質,和、差、積、商的變化規律等,這都是運算法則的依據。但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有著相當大的難度。因此,我們在剖析算理時就要以小學生的認識特點為依據,運用豐富形象的語言把抽象的知識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現出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從而將計算法則概括出來。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盡可能地使用一些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感性材料,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思維加工。教師要多為學生的動手操作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發展思維,理解算理。
2.運用遷移規律,加強計算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算理和法則
遷移,在心理學中,它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指在一種情境中獲得的技能、知識或態度對另一種情境中技能、知識的獲得或態度的形成的影響。這種影響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積極的影響我們稱之為正遷移,消極的影響我們稱之為負遷移。而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極為重要。學生一旦具備了遷移能力,那么他就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數學計算也是這樣,當學生有了良好的正遷移能力,那么準確地掌握和理解算理和法則也就不在話下了。但是教師要注意避免負遷移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充分發揮正遷移的作用。
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準確地運用法則,并簡化運算過程,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
學生對運算法則的理解掌握過程實際上是從開展的、詳盡的思維活動過渡到壓縮的、省略的思維活動的過程。開展的目的是要理解并確保初期運算的準確性,而壓縮則是為了將中間環節簡化,使計算速度有所提高。在學生理解掌握了新的運算法則并開始進行運算時,教師要嚴格要求他們在運算時運用法則,同時能夠將計算過程口述下來,以此培養學生言有理、行有據的良好習慣,保證運算的自覺性和正確性。口述運算的過程并不是簡單地將計算法則背誦下來,而是要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法則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可以熟練地應用到數學計算中。但這并不代表學習過程就此結束了,教師要培養學生在理解應用的基礎上能夠找出規律所在,壓縮運算的思維過程,同時能夠用極簡的語言表達出計算規律的本質,這才是技能形成的過程。
三、加強練習,運用多種形式,使學生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
1.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并使其不斷加強
筆算是以口算為基礎的,沒有口算基礎的筆算是不存在的,良好的口算能力可以發展演變為較強的筆算能力,筆算口算二者相輔相成。學生在口算時,記憶和思維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這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記憶力和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加強口算訓練。可以在課下給學生布置適當的口算練習題,持之以恒,必定會有良好的效果。
2.有計劃地組織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運算技能
3.數學計算題都是由抽象的數字和符號組成的,練習時間一長,學生難免會對其產生厭煩,因此我們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訓練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進行一些計算比賽,看誰算得快,或進行搶答,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并在比賽中評選出智慧星,增強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多種多樣的訓練形式不僅能讓學生得到練習,還能激發他們對計算的興趣。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確保計算能力的提高
有的學生對計算的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準確熟練地掌握算理和運算方法,因此導致計算能力低。或者一些學生不能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如在動手計算之前沒有很好的仔細閱讀題目要求;有的書寫潦草、不規范,卷面不整潔;還有的沒有驗算習慣,認為算完就沒事了。這些不良的計算習慣都會導致學生在運算中出錯,降低運算的正確率。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理解掌握算理并學會熟練應用,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計算習慣。在教學過程和學生的計算練習中,教師要做到嚴格要求,督促學生早日養成良好習慣,提高計算正確率,在數學學習中發揮潛能,并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殷橋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