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進行語言積累,提高寫作興趣,引導學生認識生活,進行激情寫作是提高作文教學效果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施行,在小學作文中要求學生必須用心感受生活,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增強自身認識,傳承生活的真善美。同時,這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也有重要作用。生活是一切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特別是小學作文,從生活著眼、從生活出發(f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一、正確認識生活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熱愛生活,并且做生活的主人,這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的主線。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外,還必須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積累生活素材、寫作資料的過程中,得到豐富的寫作靈感,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在這個過程中,閱讀量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方法,練筆對提高表達技巧與寫作能力具有直接作用。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資源,打開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從“小我”向“大世界”過渡,從而將作文課堂擁有狹小的生活領域轉(zhuǎn)向社會課堂。例如,當《秋天來了》這一課學完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冬天的聯(lián)想,通過回想秋天來了這篇課文中描述的內(nèi)容以及歷年冬天的情境,讓學生講述一件生活小事或者景物變化描寫《冬天來了》,這不僅是對教材內(nèi)容的鞏固與運用,同時也是發(fā)散學生思維,進行寫作創(chuàng)新的過程。
二、抓住生活靈感,進行激情寫作
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是寫作的靈感與源泉。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老師必須根據(jù)生活情境,抓住靈感,和學生對相關事物進行討論,再進行激情創(chuàng)作。同時,每位學生也可以自備寫作本,并且養(yǎng)成寫隨筆的習慣。在取材多樣化、題材生活化的過程中,讓作文成為抒發(fā)學生情感的主要工具,進而正確表達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小學三年級作文《春》的描寫中,老師可以從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對春天進行討論,通過小組交流春天的美好事物,讓寫作不再局限于“景”,也可以是人或者感覺,這樣不僅讓作文教學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同時也能開闊學生的寫作視野,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想象力對作文進行刻畫。
寫作作為自我認識、認識世界以及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培養(yǎng)語文能力以及審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讓作文教學更貼近生活,給學生更加寬廣的空間,減少對學生的束縛,在樂于表達和動筆的過程中,抒發(fā)真情實感。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小城子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