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嬋
一、把幼兒教育貫穿于“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應特別抓住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最佳教育時期引導幼兒進行語言能力的發展,利用集體教學活動,給幼兒創造更多的語言機會,在幼兒各科教學中滲透語言教學內容,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語言教育和行為習慣的熏陶。通過開展“周末趣事”“天氣預報”“中餐解說員”“故事大王比賽”等活動為幼兒創造更多的語言交往的機會。
幼兒語言的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活動的有限時間內,我們可以利用每天孩子入園、離園時候、進餐前、餐后交流等過程引導孩子學習各種不同的問候語,學會用語言交流,在區角活動中,更要注重為幼兒創設寬松、和諧的語言表達情境,要讓幼兒自由操作材料,自主與同伴交流,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
二、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教育成效的關鍵在于教學活動方式的靈活多樣和教具的充分與否
我們在幼兒教學中要提高教學成效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活動方式,注重運用新穎的教法和現代教育手段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調動幼兒視聽感官,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也應該注意對玩教具的充分使用,合理使用玩教具對幼兒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幼兒而言,有了玩教具的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變得更輕松有趣,會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欲望,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自由發揮其想象和創造能力。
《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指出,幼兒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具的充分準備。教具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既能達到直觀、形象、明了的目的,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知識和技能,也能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上課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并于上課前準備好,這樣的教學效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因此,教師在每一個領域的活動都要準備充分的材料和玩教具,用來幫助孩子們的理解,以便孩子能夠通過操作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經驗。
三、要切實提高幼兒教學成效,促進其積極學習的長效性,還必須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期既是容易接受教育的時期,也是人生諸方面的奠基時期。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边@句話雖有點夸張,但也說明了幼兒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由于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抓住幼兒常規教育的關鍵期,注重對幼兒良好的常規培養,并結合家長不斷地鞏固、強化。
(作者單位 河南省民權縣幼兒園)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