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奎
摘 要: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培養造就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復合型、高素質的藝術人才。當今,藝術設計教育面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極大挑戰,實力決定機遇。從培養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出發,把培養社會急需的專業設計人員和具有創新型知識結構與創業精神的人才體系相結合,才能適應高度智能化發展的社會的需求。本文就如何培養創新、創業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在教育模式和教學實踐中作粗淺探討。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創業;實踐
2010年,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2010)3號]文件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定位是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在新時期,如何加強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創業訓練教育與實踐,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
1 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
經濟的高速發展,把高等藝術設計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邊緣學科推向了主流位置。隨著改革開放。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已形成了專業門類齊備、教學資源雄厚的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但長期以來受“重理論基礎、輕實踐應用”思想的影響,過度強調傳統繪畫技巧的教學,繪畫教學也成為所有藝術設計專業的公共課,不能與各個不同專業的特點相結合,缺乏內在的必然聯系,無法體現不同設計專業之間的差異性,使得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的都不明確。另外,經過多年的發展,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從無到有,從初創逐步走向成熟,但教師的觀念與發達國家的差異顯示了這種成熟與繁榮的偏向,具體表現在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培養模式出現時間較晚,基本只是口耳相傳的師徒教育和注重技巧,培養出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忽視了適應社會“人文精神”全才的培養,形成了缺乏創新和實用功能差的現象,致使實用藝術氛圍低迷。
2 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實踐研究
(1)創新創業教育舉措,創設濃郁的校園藝術氛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觀也得到了不斷地提升,傳統的藝術審美觀已跟不上現代人生活的腳步,各種多元化藝術感官、思潮的出現,使得藝術教學必須與現代生活聯系,才能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在這種情勢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因此,應走出藝術教育本身的狹窄圈子,提倡藝術教育與人文、自然、社會和技術科學的全面接觸,最終將藝術教育擴展為文化教育、社會教育。第一,要處理好繪畫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關系,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第二,要處理好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關系,合理安排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課時比例,為專業設計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創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定期舉辦藝術沙龍,共同探討專業學術。第四,組織學生參與各類不同題材的校際學生作品展覽和比賽。積極參與社會設計招投標,在真正有主題、有要求、有命題的前提下進行作品創作,提高學生對創作的客觀要求和社會實戰能力。第五,鼓勵學生建立社團,并定期組織社團活動,甚至通過社團承攬商業設計活動。
(2)強化實踐教學管理,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加強藝術的社會作用,充分認識藝術是對社會、文化、經濟的綜合體現形式,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變僵硬的“技術”型藝術,為充滿知識積淀和活力的“人文”型藝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通過實踐學會與人溝通、協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讓學生具備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溝通與相處這四個基本素質。一要培養學生國際化設計理念。設計服務領域已呈現國際化的競爭局面,運用網絡媒體組織網上評價和展示交流,讓學生保持與世界同步。二要積極設計綜合任務,綜合任務富挑戰性,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挑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三要不斷拓展學生對美的認知和感受。四要建立通識教育,職業學院藝術專業可在教學活動中規定若干專題,突出知識性、趣味性,要通過不定期舉行具有實際針對性的學術報告會,以及就某些課題進行學術討論的形式,拓展應用平臺,使理論更廣泛地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創新,感悟藝術設計的真諦。
(3)重視理論學術研究,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由于起步較晚,與國際藝術設計教育的總體水平相比較,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整體水平和創新能力都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實施創新型藝術職業教育模式要求教師自身要重視理論學習和研究,以新的教學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一要注重求異思維的培養,在設計藝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在為學和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探索欲望,使學生自主對知識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讓創新教育成為設計藝術教育的核心。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探索新的符合新生代學生發展的教育理論,發展和完善已確立的理論模式。二要大力開設適應新時期人們審美觀,符合市場需求的藝術設計教育課程,以實現傳統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更新,著重突出“工作室制”“課程設計”“精品課程建設”“假期課堂”等中心環節,實現“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對接”“企業與工作室”二位一體,使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管理公司化的新型產、學、研教學體系的落實。培養商業市場流通領域的專才。要改變傳統的以藝術表現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實訓環節,使實訓教學成為理論教學的延續和補充。
(4)企業出題、學生設計、成功采用、順利就業。藝術設計專業應探索將就業工作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模式,將畢業設計推向校外的實踐,企業出題,學生設計,市場檢驗,現場招聘,走向社會,將學生的畢業設計與企業實際問題相結合,將科學知識轉化為應用技術,應用于實際服務于實際,力爭實現設計作品被企業采用、學生成功就業的合作雙贏。學生的畢業設計不再是紙上談兵,畢業設計被企業采用后,學生也直接被企業老總聘到了公司擔任設計師,實現了學生未畢業即就業的良性循環。整個畢業設計過程變成一個與市場磨合與企業磨合的實踐過程,這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產品的設計模式,取得三方面成果:一是提高了設計水平,使設計水平超常發揮。二是縮短了畢業生工作后與社會對接的空間。三是許多畢業生通過這一平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單位。
3 小結
因此,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加強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踐,成為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高等院校只有不斷創設濃郁的校園藝術氛圍,強化實踐教學管理,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加強師資團隊建設,重視高職院校的理論學術研究,積極構建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實踐性、創新性和市場性,打造藝術教育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最終使學生知識、技能、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成為復合型人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夏燕靖.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本科專業課程結構的探討[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