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鮮紫
【關鍵詞】小學英語?搖動感教學?搖課堂模式
【中圖分類號】G?搖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022-02
“動感教學”是指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匯報展示、欣賞評析,以學生的“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與品質,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動感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愿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和“學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動感教學”實驗是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教學思路,提出教學方法,是為了探索教學如何更好地體現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方向和要求。該模式基本符合小學英語學科的教學特點,適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需要,避免了“教師占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總是講和問”“學生很少有機會活動”等現象出現。現在,參與實驗的大部分學生已經顯現出學習興趣更高、學習習慣更好、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更強的良好趨勢。經過一年多的課堂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小學英語“動感教學”課堂的基本模式、方法和步驟,供讀者參考。
一、“動感教學”的優勢
“動感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學生的學習活動包括“自動”和“互動”。“自動”就是學生自己讀書學習、動手操作等;“互動”就是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動感教學能讓學生的學習扎實到位。課堂上的主要活動環節包括學生自己讀書學習、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等。動感教學重視安排學生上臺展示匯報。讓學生上臺展示匯報不是作秀,而是為了開展全班交流,促使學生們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上臺展示與學生在座位上回答問題的功效不同。讓學生上臺展示,可以展示學生的風采,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表現力。
二、“動感教學”的實施步驟
小學英語“動感教學”課堂基本模式:熱身活動→導入新課→新知呈現→鞏固操練→運用拓展→課堂小結。下面,筆者以教學《新標準英語》第五冊第三模塊第一單元“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為例,全面展現“動感教學”的基本模式與做法。
(一)熱身活動(Warming-up)
熱身活動的主要方式:(1)唱英文歌。(2)通過chant進行熱身。(3)游戲熱身。(4)談論日常生活。(5)復習已學單詞、短語等。唱歌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為稍后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通常采用唱英文歌和chant進行熱身。如教學“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時,筆者采用了唱英文歌“Where did You Go”進行教學熱身活動,學生很快就興奮起來了。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級中年級學生適合用唱英文歌、chant和游戲等方式進行熱身;高年級學生適合用復習單詞、短語等方式進行熱身。無論是哪種熱身活動,都要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導入新課(Leading in)
常見的課堂導入法有直觀導入法、談話導入法、復習導入法、情景導入法和懸念導入法。筆者經常采用的方法是情景導入法。如教學“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在熱身活動環節之后,筆者出示自己和朋友去參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的幾張圖片,并說:“We visited Nanni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t the weekend.Where did you go?”從而引出本課的中心話題“We visited…”,使學生很快進入英語學習的情境中。
(三)新知呈現(Presentation)
在新知呈現環節,教師需要注意四點:一是教師示范朗讀新詞要到位。二是教師要讓學生盡可能模仿錄音。三是教師要注意檢查學生的模仿是否到位。四是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主要在創設的情景中呈現新知。如在教學the British Museum,Big Ben,the London Eye時,筆者播放了英國倫敦旅游視頻,視頻中呈現了本課的新詞匯the British Museum,Big Ben,the London Eye.接著,用課件再次呈現這三個景點,筆者示范朗讀,學生跟錄音朗讀,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新詞匯、新句型。這樣,學生就在欣賞英國名勝古跡的同時自然接受新知識、學習新詞匯。
(四)鞏固操練(Practice)
鞏固操練包含三個方面的操練:(1)單詞操練,方法主要有大小聲游戲、看口型、猜單詞、中英互譯和Whats miss-ing游戲等。如操練新單詞新wheel、won-derful 、understand、postcard時,筆者采用了大小聲游戲和Whats missing這兩個游戲進行操練。學生興致高昂,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2)句型操練。方法主要為師問、生答或生問、師答,兩組問、兩組答。互換問答,男生、女生互換問答,兩人或四人小組問答等。如在“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的教學中,筆者先請一名學生配合筆者示范問答(T: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Ss:I visited… T:Where did you go?Ss:I went to…),再引導學生跟同桌或好朋友進行問答,最后請兩組以上學生在班上展示對話。對話表演是教師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3)課文操練。方法主要有聽錄音跟讀、跟老師朗讀、全班齊讀、個人自由朗讀、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在課文操練環節,筆者通常讓學生跟錄音朗讀,然后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最后請兩組四人小組到講臺上進行角色朗讀表演。表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運用新知識,展示學生運用新知識的能力,讓課堂學習氣氛更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
(五)運用拓展(Production)
在運用拓展環節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創設情境,以四人小組展示匯報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同時,可以布置一些課后做業,讓學生把語言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把所學到的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如教學“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筆者用課件展示學校和國內外名勝古跡的圖片,學生可以用句式“I visited and .They?蒺re .I liked best.”進行描述,也可以介紹各地的風景名勝或者是自己去過的城市,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在班上展示匯報。運用拓展不拘泥于課本,可以訓練和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
(六)課堂小結(Sum-up)
在課堂小結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板書,以小結本節課的單詞、句型和課文。教師的板書要工整,重點突出,讓學生一目了然。教師還可以改編歌曲、歌謠,讓學生在唱歌或吟唱chant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如教學“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筆者采用改編歌曲“Where did You Go”來結束課堂教學。
其實,實施“動感教學”并不難,只要掌握課堂基本模式,掌握方法與步驟,就能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