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蹊
〔關鍵詞〕 數學教師;閱讀;專業書;理論書;報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6—0028—01
目前有不少數學教師對讀書認識不足,每天只沉浸在備課、上課、批作業、輔導之中,借口“太忙”,沒時間給自己“充電”。對學生的評價唯分數論,扼制了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我們時常聽到有人埋怨學生學習興趣下降,作業流于形式,質量與預期差距太大。孰不知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是教師對新課改理念沒有正確認識,沒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養,因此教法僵化所致。現僅關于數學教師的閱讀談點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博覽群書,提高人文素養
數學教師的閱讀,如果僅僅局限在數學教育范疇,那么他的發展必然有限。只有廣泛涉獵,博采眾學,才能海闊天空。應該嘗試關注歷史(尤其是數學史料)、文學、美學、哲學等,作為數學教師“不守規矩”地閱讀,會豐富知識背景、開闊知識視野、厚實文化積淀。這些都將在教師的成長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別具一格的教學成長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數學教師,只有博覽群書,才能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在趣味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有效合作,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之目的。
二、精讀專業書,提升專業素養
數學教師要具備深厚的數學專業文化底蘊。專業知識不扎實,難以適應新形勢對數學教師的要求。如果將教學技巧當作功夫的一招一式,那么數學專業知識就是教師的內功,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是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源頭活水。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博覽群書,還必須精讀專業書。
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教材是本常讀常新的書,每一次研讀都會有新的收獲。在研讀教材方面,我有兩點體會:一是要將教材讀“厚”,如了解教學內容產生和發展的背景,理解教學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等;二是要將教材讀“薄”,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數學本質。其次,要讀一些針對性、實用性強的書籍。這些書拿到手里,讀完就可以用到教學中。比如,教學設計、評課之類能夠提高教學技巧的書籍。最后,讀一些關于數學建模、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評價等方面的書籍,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列讀書書目,系統閱讀,必有收獲。
三、研讀理論書,提高理論素養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心理素質等因素對教育效果都會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必須遵循教育學原理,依據學生的實際設計教學過程。所以,閱讀教育學、心理學書籍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如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強化手段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消極強化手段——懲罰;另一類是積極強化手段——賞識。實踐證明,對于懲罰學生往往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逆反心理),而對他們的賞識卻欣然接受。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貫徹以賞識為主的原則。根據這一原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運用賞識,把它作為提高教學效率的積極強化手段。如果教師能賞識尊重學生,并因“材”施“賞”,必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那么他們的學習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
四、選讀報刊,整合新信息
教師應至少選讀兩至三種專業性的數學期刊。一般來說,數學期刊刊載的都是數學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討論的是數學教改中的熱點問題和數學教育的最新動態。所有這些,對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很多專業期刊都會邀請一些數學教育名家就教育改革中的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些專家的數學功底深厚,觀點獨到,往往能一針見血地點中要害,使教師豁然開朗。
總之,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定要廣泛閱讀,整合新信息,在選擇、使用教學方法時應具有整體化、最優化的意識,注意信息與教學方法之間的有機配合,讓課堂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