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妮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有可能學好數學。因此,要讓學生學好數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生;教學方法;學習興趣;培養
近代教育家斯賓塞說:“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預定的目的與要求。
一、聯系實際生活,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巧
妙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地組織好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分類》這一課時,我在課前布置學生和家長一起去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商場里面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在上課時,多數學生能有條理地介紹分類方法。再如,三年級上冊《時間與數學(二)》,主要學習用統籌的思想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這一課時,我布置學生利用周末干力所能及的家務,周六時一項一項分別干,并記錄干每件事的時間;周日時試著統籌安排,看能否盡量節省時間。周一時,請學生先小組交流再小組匯報,發現學生人人都認真按要求做了,匯報時說得有理有據,對于統籌的理解也十分透徹。這樣結合實際教學,既增加了數學教學的現實性、趣味性,又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調動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引導探索規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規律,做到舉一反三,通過愉快的體驗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時,我讓學生經歷規律探索的過程:發現問題—找出規律—舉例驗證—歸納結論。學生初步掌握了探索規律的一般過程,在之后學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時,就可以應用前面的經驗大膽地猜想,尋找規律,小組合作積極驗證,最后總結歸納出結論。學生掌握了規律,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掌握了學習方法,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獲得了真正的發展。
三、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疑”是打開思維大門,激發學習興趣的“金鑰匙”。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課改以來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上提供了大量的情境圖。教學時,我多是利用處理過的情境圖(課件:去掉課本上提出的問題),先讓學生看圖,發現數學信息,并積極提出數學問題。已經學過的,當即讓學生口頭解答;不會解答的多半就是當堂要學習的新知識,就相機引入,這樣的開課,學生往往能踴躍發言,問題是自己提的,方法是自己想的,對于新知的學習就能積極開動腦筋,興趣濃厚,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創造動手機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條件,并要求學生在操作時,做到邊看、邊想、邊動手,這樣讓學生親身參與,直觀地操作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大小相同正方體的學具搭出不同的長方體,通過拼、搭初步體會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長、寬、高有關,再讓學生實際動手搭出大小不等的長方體,數出體積,數出長、寬、高,最后引導學生談談通過操作、填表發現了什么,學生因為直接參與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很自然地發現并總結出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學生不僅理解透徹,而且興趣高漲。
五、體驗數學內在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內在的美,以此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學完三年級第二單元“平移與旋轉”后,我制作了應用自如的多媒體課件及游戲,讓學生親自動手在電腦上操作,給出的基本圖形,如等,讓學生通過平移或旋轉,得到一些美麗的圖案,感受平移或旋轉在生活中運用,同時感受數學內在的美。
總之,數學知識蘊含著許多能激發起學生興趣的因素,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挖掘,并把它體現在教學活動之中,才能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教學研究[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393-394.
[2]施曉光.現代教育思想專題[M].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222-223.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金牛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