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偉
摘 要:小學是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關系孩子一生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給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針對幾何圖形教學,從利用直觀教具、建立概念學習網絡、加強教學生活化這三方面談談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教學策略
小學是學生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期,幾何圖形通過對立體空間的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促進空間觀念的提高,從而幫助學生形象思維的塑造。
一、有效利用直觀教具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習慣于直接理解和看待問題,因而往往會依據表面來判斷事物。在進行幾何圖形概念時,教師應該重視這一特點,有效利用圖形的直觀性,通過簡單、直觀的現象分析復雜、抽象的概念問題,教會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制作道具。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學生在折一折、拼一拼的同時,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和思維的掌握與理解,有利于學生在體驗中鞏固所學知識。只要學生充分直觀感知,理解幾何概念、建立空間觀念自然就水到渠成。
二、建立概念學習網絡
幾何圖形概念不是孤立的,孤立地學習概念不僅生硬難懂,容
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限制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因而在學習新概念之前,教師應該在了解學生學習起點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一個框架,并把與之相關的概念置于這個框架中,讓知識連貫起來。這樣,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就會更自然,教師也可以從知識連接點出發設計出更科學的教學方案,建立起概念學習網絡,
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幾何知識。
三、加強教學的生活化
數學幾何圖形的學習是一個有機的過程,它邏輯性比較強,需
要通過對概念的學習,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最終以生活技能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給幾何圖形教學帶來新的發展。比如,在學習三角形時,我不僅僅只在黑板上畫來畫去對概念和定義做分析,還會盡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展示三輪車、飛機、三角積木、埃菲爾鐵塔等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身邊對三角形的利用,給
學生一種熟悉的親切感,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的重要性。
總之,高效的幾何圖形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最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馬向陽,邵漢民.淺談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策略[J]. 學周刊,2012(08).
(作者單位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小川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