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雅瓊
摘 要:音樂有調節情緒的功能,情感性特征能給幼兒增添興奮情緒的積極動力;音樂有審美功能,能給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教學有沒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師是否認真負責,而是要看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收獲。
關鍵詞:有效教學;音樂;情感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情感”這條無形的線,讓音樂撥動孩子的心弦,使之受到美的熏陶,促進幼兒智慧發展。首先,興趣很重要,得先喜歡上音樂活動。很多孩子都喜歡動畫片中的插曲,我們可以試著將自己喜歡,小朋友喜歡,大家都覺得朗朗上口的音樂改成有趣好玩的小故事,可以是常發生在小朋友身邊的故事,這樣,你教得輕松,小朋友也喜歡,因為曲調是他們所熟悉的。
一、讓活動“快樂”起來
只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才能贏得小朋友的喜愛。不要刻意地去追求教學目標,不斷地以教學技能為主要要求,忽略了音樂本身帶給我們的快樂。像孩子們一樣,以“玩”的心態面對活動,在快樂中請幼兒傾聽音樂,并與孩子們一起不斷更新結果。像音樂活動《龜兔賽跑》中,給孩子準備了音樂中的一些角色,通過傾聽,孩子們就能認識到角色的行為,并能根據歌詞內容融入角色進行游戲,就像故事表演一樣,在游戲中,孩子潛移默化地掌握了歌詞,再結合旋律感知,學習起來感覺有趣就能較快地學會歌曲。
二、讓孩子“自主”起來
在音樂活動中,老師的親力親為可不一定是個好辦法喲,老師在必要時,也是要“懶惰”一下的。孩子自己高興起來,才能喜歡上音樂活動嘛!就像音樂活動《大圓圈》中,一開始的圖譜,請孩子幫忙聽,幫忙畫,我甚至只是在一遍遍地問:“是這樣嗎?有沒有補充的了?”在孩子們的“幫助”下,成功地完成了圖譜;接下來一起做動作,我故意做錯,也被他們“揪”出來,最后,他們提出“老師,不要你做了,我們看圖譜吧!”這樣,我“偷懶”了一下,讓會的小朋友得到了鍛煉,不會的小朋友也不再依賴老師,看著圖譜,看著小老師認真地學習起來。
三、讓教具“簡單”起來
和孩子們一起高興,一起唱,一起跳,讓自己擁有一顆和孩子們一樣可愛的童心,一切問題就會變得簡單起來。在打擊樂《小看戲》活動中,需要老師做手勢進行一系列的提醒,孩子們手上有樂器,又要顧著看老師的手勢,顯然有點手忙腳亂的感覺,整個活動效果很糟糕,后來改變了策略,讓孩子們把自己作為打擊樂進行演奏,比如,拍手、拍腿、跺腳等,孩子們覺得有趣了許多并更加積極地投入了活動,原來,打擊樂不一定要用樂器,最簡單的教具也能換來有效的教學。
四、讓自己“成長”起來
當然了,光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在活動前,你得做最充分的準備,孩子們可能出現的5種狀況,你得預先準備10種應對的方案。在活動中,你的眼光必須是犀利的,耳朵是敏銳的,嘴巴是懶惰的,表情是夸張的,身體是富于表現的。在活動后,你還要及時地整理活動心得,歸納活動帶給你的感悟,勤能補拙。
有效的教學,不管是什么活動,都需要老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思考,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出什么才是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楓逸幼兒園)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