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嫻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的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初中英語教育質量的提高卻并不樂觀。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已成為廣大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教學方式;課堂活動;情感交流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該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
一、改變教學方式,培養英語“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因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會get what you love。人往往一旦愛上某件事,即使不讓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興趣就是在這一次次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且變得越來越濃。
首先,作為一名老師,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要把自己對英語、對人生、對生活深沉的愛和理解傳授給學生,要把自己最真實、最美麗、最張揚、最健康、最陽光而最富有獨特激情的東西展現給學生,感染學生,讓其產生共鳴,激起他們內心深處對語言、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從而轉化為學習動力。
其次,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動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難為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戲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競爭性等的各種活動中獲得樂趣,增長知識。
二、豐富課堂活動,在快樂課堂中進行英語教學
在上課時,長篇大論是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因此,老師除了知識點的準備之外,認真考慮設計課堂活動也是很有必要的。預備和初一的教材內容本身就比較生動活潑,所以上課時要多鼓勵他們舉手發言,進行學生間的配對對話練習,結合課本內容組織一些小范圍的調查、猜謎,或者短小的英語小品表演,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初二開始,課文的形式漸漸與高中模式接軌,但如果上課時也像高中一樣重點強調語法知識,那么學生很容易變得思想分散,而且根據初中生的英語基礎,無法接受較為系統的語法知識,只有把語法點結合到令他們感興趣的操練中,經過多次的重復練習,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概念。所以,初中的課堂一定要組織得活躍一點,從而讓學生能在一個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三、強化語音教學
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語音知識,如:音節、重讀、意群、連讀、弱讀等,就容易導致辨音能力差,影響對語篇意義的理解。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按課本要求傳授語句重音、節奏、音變、連讀及語調等知識。同時,加強學生對連讀、重讀、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讀技巧的訓練。教師在教讀單詞時還要向學生強調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發音的差異,并讓學生勤加練習。
四、堅持聽說互動練習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充分說明了語言學習中聽說的相互關系。教師可以精選課文中一定量的經典文章讓學生熟讀或背誦,也可以讓學生讀課文后互相提問、復述大意,這樣學生可潛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英語語感,在聽的過程中更容易聽懂文章。
五、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促進情感交流
良好的師生情感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提出的要求。農村的孩子有著他們祖輩們傳統的淳樸、善良美德。只要用心與他們交朋友,他們給你的回報足以讓你愿意為他們奉獻自己的一切。如:帶領他們去看望家庭困難的學生和留守兒童;或帶領他們到學習較優秀的學生家中去了解其學習習慣;帶領他們去五泉山、白塔山等地開展活動等。通過這些興趣活動,不斷給孩子們滲透學習的重要性,讓他們更加喜歡學習英語、努力學習英語。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