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玉鳳
摘 要:作為青少年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心理的問題主要來自于學習壓力、人際交往、自我評價等。進入高中階段以后,隨著自我意識的高度發展,認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很快面臨專業選擇或職業選擇等問題,更多的高中生開始考慮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問題,但這時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很不穩定,容易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作為高中生,升學、就業、社會適應、未來發展謀劃等這一切將會卷進他們的人生,如若這一時期沒有形成好的心理素質,那么將來由適應不良和超負荷的壓力所造成的心理問題就會接踵而來。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特點;心理問題;解決措施
別林斯基說過:“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過渡的時期,這種過渡往往總是分裂的、不調和的……一個人已經不滿足于自然的意識和樸素的感覺,也想知道更多,可是因為他在獲得令人滿意的知識之前,必須經過千百次的迷誤,必須對自己作斗爭,所以他也有蹉跌的時候。這一點無論對于個人或是對于人類,都是一個確定不移的法則。”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的“斷乳期”,在對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上,容易出現困惑、苦悶和焦慮,對家長、教師表現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與行為。
一、高中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高中生的心理發展表現在知、情、意、行等各個方面。例如,他們思維敏銳,但片面性較大,容易偏激。他們熱情,但容易沖動。他們的意志品質日趨堅強,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冒險混同起來。在觀念上與行動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他們自信而自尊,熱衷于顯示自己的力量才能。不管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他們已不滿足父母、教師的講解,或者書上的現成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說服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會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很多現象都很感興趣,喜歡探聽新鮮事務,很想像大人那樣對周圍的問題做出評論,他們在思想的觸角方面已經遠遠地超出學校的范圍,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日趨增強。
二、高中生心理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
1.學業問題
學生的任務以學習為首,高中生頂著高考的巨大壓力在苦讀著。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使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不能正確地認識理想中的自我和擺在他們面前的客觀現實,不能正確地對待挫折與失敗,致使一些學生產生焦慮心理,引起心理失衡。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只是每個學生的程度輕重不同。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學習負擔重,考試分數及升學的壓力讓學生不堪重負,長期精神過度緊張,使其對學習、考試產生焦慮,心情煩躁抑郁,嚴重時甚至不想學習,疏遠他人,怕與同學和老師接觸,害怕考試,這些心理障礙如得不到有效控制、疏導,將對學生的學業進步產生很大影響。還有一些家里經濟條件不太理想的孩子,對金錢壓力的切身感受,讓他們感到自卑,更加大了他們在學習上的壓力。
2.人際交往問題
性格開朗、樂觀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處于優勢,而性格上相對內向、沉悶的學生在與人的交往中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他們不愿合群,不愿與人接觸,總是游離于集體,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內心感覺孤獨、寂寞、空虛而又無法排解,心理矛盾日益加劇和突出。有的時候自己也想試圖去掩蓋自己的弱處,但往往事與愿違,從而導致學生在這方面的障礙越來越嚴重。而在這樣問題出現的關鍵時刻,急迫地需要有人扶他們一把,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否則,人際交往上的障礙將會跟著他走入大學,甚至是走向社會。
3.家庭環境問題
臺灣黃乃毓在一本系統論述家庭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家庭教育強調在家庭內部進行,家人彼此的互動關系,父母和子女相互學習,家庭里發生的許多事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現代家庭教育強調家庭成員是平等和諧的關系,強調在尊重家庭成員獨立人格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相互教育,家庭成員的這種相互教育將貫穿人的一生,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特點。合理的家庭結構、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愉快家庭心理氣氛和家長良好的健康心理對孩子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以上四點中,合理的家庭結構我認為對孩子來說更為重要。
三、適時適當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培養人,就是要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當學生努力挖掘出每一個閃光點時,也就點燃了自己的心靈之火,逆反心理也就會煙消云散,就會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學習。”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要以放大鏡去看學生的優點,以顯微鏡去看學生的缺點。
1.為學生提供解決心理問題的平臺
學校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咨詢室等讓學生充分了解有關心理上的專業知識,在遇到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可以通過有效途徑解決。幾年前,我市已開通“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作為服務臺的一名工作人員,我了解到,每天都會許多學生朋友們打來電話咨詢心理上的困惑,他們通過這樣一個可以保護其隱私的平臺調節自己心靈上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是極其難得的。后來我市的12355又增加了心理箱庭療法,學生通過娛樂游戲的形式找到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因此,給學生提供傾訴心聲的平臺是尤為重
要的。
2.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面對新的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如果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社會上的不良思想將會乘虛而入。如果他們忽視學習和道德修養,將會嚴重地影響他們的心理素質和人格的培養。當前的高中生了解國家時事政治的越來越少了,許多學生不知道當前社會的主流形勢和社會的積極面,不去看新聞,不去看報紙,甚至全國上下舉國關注的十八大都不知是何事,他們不去關心自認為與自己無關的國事,而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及時地加以正確的指導,那么學生將沒有健全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
3.形成家庭、學校、社會有效結合教育
家庭和學校教育對學生來說是兩個最大的教育環境,在這兩個教育環境氛圍中,通過轉移、宣泄、升華自己的心緒,既可以使家長擺脫與子女心靈溝通上的無助、無奈,同時又可以推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活動中,形成整體教育力量。從一定意義來說,家庭教育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學校的受教育情況。因此,我們學校與校外文化教育中心、市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合作,采取電化教學方式,為家長朋友們舉辦了《幸福人生講座》。通過老師和家長共同學習傳統文化,汲取5000年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家校配合,幫助學生實現夢想,達到了家庭受益、家長受益、學生更受益的效果。
蘇格拉底曾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太陽,問題是要讓它發光。”其實,每個學生的內心都希望自己被人重視,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讓別人肯定自己,作為學生,每天都要與同學、老師相處很長的時間,在升學壓力下,在社會的迅速變化發展中,高中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增多,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焦慮、自卑、壓抑等心理,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高度重視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不但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增強.現代學校心理輔導.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0.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民族出版社,2005-08.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