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玲
摘 要:針對當前中職幼師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結合學生就業的崗位特征,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調整,突破傳統的觀念,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校”“校”合作,即中職學校與幼兒園的合作,把學生帶到幼兒園,并把崗位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融入課程的安排及設置中。
關鍵詞:幼師專業;英語;課程改革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目標,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就業緊密聯系。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不同,普通高中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中等職業教育在知識的基礎上,更強調的是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把崗位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融入課程的安排及設置中。
一、幼師專業學生及英語學習現狀
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與普通高中教育的學生不同,多數都是中考落榜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內心存在著一定的挫敗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不高,課堂上發言不積極,上課不夠認真。我校幼師專業的學生,男女比例失調,基本上都是女生。幼師專業在校生分2011級、2012級和2013級三個年級,其中2011級兩個班,男生0人;2012級三個班,男生0人;2013級三個班,男生2人,女生班級的特點:個性活潑、話多、動手能力強,生動有趣的課堂易調動她們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改革中職英語課堂,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呢?
二、改革的措施
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培養目標不同,普通高中教育屬于基礎教育,它是為以后升學打好基礎,為的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但中等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畢業后學生面臨的是就業,幼師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就是一名幼兒老師,作為一名幼兒老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還必須具備“說、唱、彈、跳”的本領。根據幼師專業在校學生的現狀以及社會對幼兒老師技能的要求,中職英語課堂應該打破“以理論知識、老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在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現就以我校幼師專業為例,探討我校對英語課堂教學的一些改革。
1.教學內容改革
我校幼師專業教學采用“2+1”模式,即“一年學習基礎知識,一年學習技能知識,一年到幼兒園參加頂崗實習”。英語開設在第一學年,每學期4節課,總課時160節。選用的教材是《英語1》(基礎模塊)林立、王篤勤主編2009版教材。針對幼師專業的學生,在學好英語基礎上,在教學內容上課程與幼兒教師培養專業特色“說、唱、跳、彈”相聯系,不但具備扎實的英語知識,而且也應該具備唱跳的技能。因此,在課程教學上,我融入英語歌曲、英語故事等內容,采用《清華幼兒英語》《幼兒英語歌曲》《幼兒英語動畫故事》等相關輔助教材內容。通過融入幼兒英語歌曲、幼兒短篇英語故事,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她們以后的崗位上,她們也可以利用這些知識為以后的職業作鋪墊。
2.教學方法改革
課堂上,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多樣式地學習英語。在基礎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通過英語聽力片段,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同時在《清華幼兒英語》《幼兒英語歌曲》《幼兒英語動畫故事》中,節選生動有趣的Flash動畫,提高學生英語視、聽、說等技能的同時,也能結合幼兒園的特點,提高學生幼兒英語歌曲、故事表演的能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6~8人為一組,可自由組合,課堂上的學習內容以“任務”的方式分給各個小組。英文歌曲學習,比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所學的歌曲結合本小組成員的特點,進行編排,以唱跳的形式進行表演;英文故事學習,小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可以制作相應的道具,通過課后的準備,課堂上將所學故事通過表演的方式進行訓練,加強英語的應用能力。教學上還采用一體化教學,利用電子教案、課件在多媒體課室播放,提高學生英語視、聽、說等技能及幼兒英語歌曲唱跳等能力。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3.在教學模式上創新,建立“校”“校”合作
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與崗位對接,而幼師專業培養的是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學生畢業后面臨的是就業,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呢?一個教師,知識再豐富,倒不出來,那也只是空談,因此課堂的學習應與實踐相聯系。我校幼師專業與全省50多家幼兒園建立幼兒園參觀見習、頂崗實習基地,在幼兒英語視聽說這門課上,我校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和實踐性,與幼兒園學校相聯合,通過參觀、見習的模式,讓學生對幼兒園的基礎設施、課堂設置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帶領她們觀摩幼兒園英語課堂的教學,為她們以后的就業奠定了基礎。在綜合實訓中,建立“校”“校”合作關系,通過觀摩幼兒園教學后,組織技能比賽,如,英語教學技能比賽、幼兒歌曲表演比賽等技能比賽,讓學生在熱情洋溢、競爭激烈的氛圍中,展示她們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個人風采。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它與就業緊密聯系。而英語在課程改革上,應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結合專業設置來開展,理論聯系實踐,以學生為中心,建立“校”“校”合作,在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應掌握一位教師應具備的實踐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王國華,劉合群.職業教育心理學[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麗娟.論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廣東教育職教,2011(11).
[3]畢玉娟.“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濰坊學院學報,2011(02).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