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蘭
摘 要: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的眾多內容當中,應用題是其中難度最大、重要性最高的教學內容。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未發育完全,所以他們在學習和解答應用題時,常常會出現“能聽懂但不會用”的情況,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學會解答應用題,教師必須要鞏固和夯實高年級學生對于應用題的解法。筆者結合實踐工作經驗,在本文當中對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解法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解法
中圖分類號:G622.4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104-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隨著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掌握程度的加深,在高年級學習階段,應用題逐漸進入了學生的視野,并占據了小學數學教育當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在面對以邏輯關系為主的應用題時,學生往往都會出現“畏難心理”。實際上,無論應用題有多么復雜的邏輯關系,其本質也都只是數學知識的相互關聯,所以只要學生能夠掌握應用題的解法,那么看似繁瑣的應用題就會迎刃而解。
一、數量關系解題法
應用題作為數學知識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本質仍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所以面對看似困難、復雜的應用題時,只要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那么應用題的解題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從目前的小學應用題類型來看,其數量關系主要可以分為以下4大類:
(1):總價=單價×數量;
(2):路程=速度×時間;
(3):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4):總產量=單產量×數量;
當學生在進行應用題解答時,只要學生能夠記住數量關系,并清晰的分辨出應用題當中的數量關系是哪一種,那么解答應用題自然就會變得輕松許多。
二、條件關系解題法
隨著學生學習年級的增長,應用題的難度也有所提升,并不再將重點拘泥與簡單的數量關系之上,越來越多的已知條件常常會讓學生感覺到思維的混亂,不知從何下手來進行解答,以至于應用題的解答變得一塌糊涂。在這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明白哪些條件與問題有關,哪些條件與問題無關,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有價值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掌握,來實現對應用題的解答:
例1:李師傅計劃用7天時間,加工1400個零件,但實際上李師傅比原計劃提前3天完成任務,請問張師傅實際上每天比原計劃多加工多少個零件?
當學生初讀這道題時,很容易被其中的多個條件弄混淆,因為給出的條件有5個,而其中有3個條件都是未知的,如何辨別其中的關系就成為了學生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所在。
(1)條件:7天時間(已知);1400個零件(已知);比原計劃提前3天(未知);計劃每天加工零件數目(未知);實際每天加工零件數目(未知);
(2)問題:實際上每天比原計劃多加工多少個零件?
(3)數量關系:
①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②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③工作效率差=實際工作效率-計劃工作效率;
(4)條件關系:
①工作總量:零件總數1400個(已知);
②工作時間:原計劃7天時間(已知);實際比原計劃提前3天(未知);
③工作效率:計劃每天加工數量(未知);實際每天加工數量(未知);
(5)解題數量關系式:
①計劃每天加工數量=零件總數÷計劃加工時間:
?=1400÷7=200(個/天)
②實際每天加工數量=零件總數÷實際加工時間
(原計劃提前3天):
?=1400÷(7-3)=350(個/天)
③工作效率差=實際工作效率-計劃工作效率;
?=350-200=150(個)
通過對應用題之間條件關系的分析和有效轉換,可以將看似復雜的關系理清,并讓其回歸到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將其有效的解答,這對于小學應用題解答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畫圖解題法
在小學應用題當中為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出題者往往會利用一些思維技巧,從而使學生在依靠自身的認知能力來閱讀和理解應用題時,無法弄清題意,在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畫圖解題的方法,來讓學生無法完成的抽象思維轉變為能夠看得見的具象事物,從而實現應用題的解答。
綜上所述,應用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的重要內容,其對于學生未來數學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教師應掌握小學生學習興趣點,來讓他們能夠在愉快的教學環境當中學習應用題,從而喜歡上應用題,喜歡上數學,并在此基礎上為他們未來高難度數學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淑英.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模式實踐[J].成功(教育),2012.24:31.
[2] 吉龍海.芻議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施教方略[J].新課程導學,2013.28:49.
[3] 黃林海.淺談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策略[J].教師,2011.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