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瑜
新課程標準提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要求,確保每位學生受益”的基本理念。為此,如何促進體育課程的有效教學仍是今天的重要課題。
我校是南寧市一所以盲、聾啞學生為主的特殊教育學校,有義務段的學生,也有中職、高中的學生。在同一個班里,學生的年齡差距也很大。以聾九(2)班為例,該班有10名學生,其中有4名男生,6名女生,最大25歲,最小17歲。他們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等因殘疾程度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聾學生聽力障礙,邏輯思維能力差,靠視覺獲取外界信息。在這樣的教學環境里,如何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應用“分層教學”對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談談在聾校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分層教學”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
體會。
一、認真分析學情,科學制訂教學目標
在同一個班,由于學生存在的客觀差異性,統一的教學目標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如果我們制訂教學目標過高,方法、手段的難度過大,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能有刺激作用,但是基礎較弱的學生因為過高目標、過難的方法,無法實現,長此以往,就會失去運動興趣和練習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根本無法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相反,學習目標低了,難度小了,方法、手段簡單了,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缺乏挑戰性,他們也會失去興趣。為了有效達到教學效果,我根據學生各方面的差異,分別制訂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
二、認真分析學情,客觀把握學生的層次水平
學生是教育對象,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能力、興趣、動機及接受能力均有所不同,所以,教師要隨時隨地關注層次的變化,調整教學方法與要求。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可先根據上學年體育成績大致分組,初步認定學生的層次,再根據平時對學生各項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考查摸底,進行綜合能力評判,分A、B、C能力水平組(即A為高層次組,B為中等層次組,C為低能力組)。
三、圍繞各層次目標,有側重地加強指導
教師在巡視指導時,應圍繞各層次目標,有側重地個別指導。要照顧A組,解決他們的創新與拓展問題,幫助解決B組的鞏固和提高問題,解決C組學會與掌握的問題。例如,在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客觀差異,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學練方法和手段,進行分層教學。教學中,對低能力的C組學生要圍繞初步學會方法、掌握基本技術展開教學。對中等層次B組學生要圍繞鞏固技術方法、提高命中率展開教學,對高層次A組學生要幫助學生形成技術動作定型,能夠進行較遠距離的投籃,并要求有很高的命中率。
四、依據不同層次水平,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對A組學生要盡量使他們有充分發展和提高的機會,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覺地去發現問題、探討和解決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以引導學生創新和拓展學習為主。對于B組可以利用教學骨干來充當“小老師”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幫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C組教師要加強巡回指導,以講解示范為主,幫助他們掌握技術動作。這樣一來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力水平都得到了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分層教學保證了學生的運動參與,有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分層教學符合聾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有效解決了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益,達到了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
(作者單位 廣西南寧市盲聾啞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