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慧,史保萱
(煙臺南山學院,山東 煙臺 265713)
機械類專業校企合作加工產品提高實訓技能的探討
王淑慧,史保萱
(煙臺南山學院,山東煙臺265713)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受到社會高度重視,對于當前高校畢業生對于專業水平比較欠缺,知識水平和團體合作意識不強,這也就是學生沒有很好的進行實訓教學。本文針對高校機械類專業校企合作加工產品提高實訓技能的模式進行研究,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加企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校企合作;實訓技能
為更好的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訓教學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同時我們也要采用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增加學生的實訓機會。
1.1企業對校企合作缺乏積極性
通過對企業走訪調查得知,很多企業雖然非常支持高校和企業合作,但是很多企業考慮高校學生的能力對企業沒有幫助,不能很好的給企業帶來效益。同時對于高校也都感覺無法吸取大企業的積極參與,很多的校企合作都沒有很好的進行。主要因素也就是一些企業對校企合作沒有很好的認識,認為校企合作就是一種負擔,無法正常開展工作,這也就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問題。
1.2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的專業性不強
在對高校學生進行調查的時候,分別對一些學生進行調查分析,采用隨機抽樣方式,在調查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沒有做到自己專業的東西。同時對于校企合作項目中,企業提供的實習工位很多情況下都是輔助性崗位,對于專業技術的含量就較少,對學生的專業知識也就不能很好的得到提升,還有很多的專業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和專業都不對口,在實習的過程中也就無法達到鍛煉的效果。
1.3政府有關部門沒有政策扶持
在對校企合作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調查的時候,對于企業和學校合作相關的理論、政策、法規及必備的專業知識都沒有很好的認識,應加強相關部分的扶持政策,要注重校企合作實際需求的有機整合。同時對政策的扶持上還要大力宣傳,提高校企合作的重視。同時在實訓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獨立操作,在學生進行加工產品的時候,要認真分析加工工藝和產品要求,注重操作過程的嚴謹性,使學生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在實訓過程中得到強化,同時也還原了真實的企業生產氛圍。
2.1提高學生實踐基地的內涵建設和服務實效
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我們要長期有效的對實踐基地進行維護,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益。要保證產學結合更好的運行,首先就要提高實訓基地的服務實效,堅持以提高學生的實訓技能為目標,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還要堅持職能機構的主導地位,建立完善并推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的一套政策法規。通過運用政策效應,調動企業積極的參與到校企合作項目中,要為高校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例如,煙臺南山學院依托南山集團建校,有南山集團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實施校企專業共建。煙臺南山學院根據南山集團產業的拓展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將校企合作專業共建拓展到包括機電、自動化、紡織、市場營銷、工商、旅游、材料、電廠動力裝置等專業。根據南山集團發展航空、新材料的業務要求,及時與美國普渡大學、中南大學達成合作辦學協議,聯合培養材料專業學生;根據國際經濟一體化發展和南山集團在美國、澳洲等投資的情況,成立國際商學院,培養能夠滿足國際化交流的高端技術人才;以南山集團投資成立公務機公司為契機,成立航空學院,為南山公務機公司和社會培養緊缺的飛行員及空乘服務人員。借助南山集團高端技術發展,煙臺南山學院實現了與南山集團校企合作的專業共建。學校為企業培養合適的人才,企業為學校提供教師培訓基地,為學校提供實訓教學場所和最新教學設備,為學校提供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實現了校企雙贏。
2.2推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思路
為了實現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必須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就是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課程體系的開發和研究,對于高校人才的培養應該確定在職位上面進行分析,對專業的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進行重點教育,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教學。在對課程開發的時候充分的吸取專家的意見,要以崗位分析為基礎,針對崗位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形成核心能力的模塊,保證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基礎知識和核心技能。第二就是對師資團隊進行組建,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對老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安排老師在企業定崗實習,累積實際工作經驗,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第三就是改善考核的方式方法,對課程考核方面進行不斷完善,對考核的內容要突出專業性和針對性,同時采用多種形式的考核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
2.3提高社會資源支持的力度和幅度
是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提高社會資源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在教學的內容和模塊中進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以學生的能力和技能為目的,提高學生的實際綜合能力,充分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教學做”一體化。增加社會資源建立與工學結合相適應的管理體系,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高校要注重加強校企合作各種制度的建設工作,要與企業共同進行校外實訓基地管理、兼職教師管理等制度的建設,把握好企業經營與教育教學二者的最佳結合點,形成有效的教學管理體系。案例教學時可引進企業的第一手資料,在學生學習方面,首先告知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后走進企業進行崗位體驗,以真實工作環境為課堂,促進學生自主思考,體驗職業角色,激發學習興趣。
在機械類專業實施校企合作加工產品提高學生實訓技能非常重要,也是提高學生技能的核心,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嚴格規范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要嚴格要求和正確指導,保證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云飛.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2013(12).
[2]屈廣輝.中職學校機械加工專業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與探討[J].大學學報,2011.
[3]胡義華,林祖正,張樹林.獨立學院機械類專業校企合作加工產品提高實訓技能的研究[J].廣西科技大學,2013(06).
作者簡介:王淑慧(1981—),女,山東招遠人,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