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要】加強初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對初中音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音樂的想象力和思維潛力,這也是挖掘學習音樂創造能力、積累創作學習經驗的基本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并針對性的提出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02-02
初中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之一,音樂是一種社會性藝術,通過音樂教育可以提升社會文明,形成良好的社會文化風氣。初中音樂教育應當成為學生的人格教育,在新課程改革中,初中音樂教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凸顯出其特殊的地位。而音樂本身具有特定的性質,這種固有的特性使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巨大的優勢,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提供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1.當期我國初中音樂教學中影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進程的逐步推進,各種國外文化教育思潮沖擊著我國基礎教育,也給我們基礎教育敲響了警鐘,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成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而音樂教育成為培養和鍛煉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因此,必須正視初中音樂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強化“主陣地”作用。
1.1 教育環境影響著學生的發展
音樂是陶冶人們情操的重要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流行音樂大量充斥著學生的生活,成為熱潮,其發展呈上升態勢,對初中音樂教育造成嚴重的沖擊和挑戰。真正能夠圍繞學生的音樂少之又少,音樂教材中的絕大多數是傳統內容,很少有新內容出現。而學校并沒有形成嚴格、規范的評價體系,對于學生學習情況沒有明確的規定,對教師的評價也僅僅考慮其音樂表演能力、節目如何、舞蹈功底等,這樣也無法提高音樂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學生家長只關心學生主要科目的考試成績,對像音樂這樣的副課不聞不問,長此以往,學生往往形成忽視副課的意識,不關心副課的學習。要想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教師應當積極主動的爭取學校、家長和社會的配合,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1.2 學生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制約其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生音樂方面的創新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效果的顯著與否與其他各個學科密切相關,尤其是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音樂教育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可以為學生營造廣泛的自由想象的空間,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鍛煉。但是由于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對學生音樂學習情況并不關心,一味的關注主課的學習,導致廣大學生對初中音樂教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只將其作為娛樂性的學科,從而抑制了自身創新能力在音樂教育中的鍛煉和培養。
2.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1加強學生的音樂實踐創作教學
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營造自主選擇學習的環境,為其提供更多實踐創作的機會和平臺,充分的展示自己,有利于其創新思維的鍛煉和培養。例如在教授打擊樂器使用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鑼、鼓等主要樂器的基礎知識之后,讓其自己選擇喜愛的樂器,然后根據現場的環境和自己的體會自發性的創編一曲演奏片段,由于學生的樂感不同,在同一樂器使用上往往會出現多種情感體驗,演奏不同的片段,這時教師不能用慣性思維去限制或是否定他們,主動發現其閃光點,并加以指導,增強其自信心,激發其主動創作的興趣和動力,從而逐步形成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逐漸提升。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必要的基礎性知識,使用基本的樂器演奏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領悟進行創編,激發音樂潛力,鍛煉其獨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2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習創新精神
一般音樂愛好者都有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敢于特立獨行、敢于挑戰權威的性格,在創造者身上這些性格更為突出。因此,在初中音樂教育過程中,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積極為學生創造敢于自主發問的學習情境。同時,為了進一步對學生的認知活動進行持續性的挑戰,不斷刺激其思維,使其產生新的靈感和想象,提出新問題和新創意,教師更要注重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開放性問題情境,主動引導其思考、發問、設想、創造,使其真正融入音樂鑒賞和表演之中,內心得到凈化和升華。
2.3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啟發學生想象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教育手段更加現代化,使音樂教學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展開,為音樂創新式教學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例如《黃河大合唱》、京劇曲目介紹、樂器介紹等都可以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從而配合枯燥的理論教學,例如在教授《春之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春天的圖片,然后在逐步播放柔和的音樂,啟發學生的想象,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鍛煉其想象力,啟發內心的靈感。
2.4 加強音樂教師觀念的創新
要想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音樂老師首先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將教學過程視為挖掘學生音樂潛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模式,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設置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思考、交流、配合操作,從而鍛煉其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一改過去教學中教師的主體位置,切實尊重學生的創新意識。而實現這一教學目的的途徑是教師對自己創新能力的開發,進而才能找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創新型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積極探索新領域,發現新知識,提高自身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方明.“新課標”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5,(05).
[2]席向陽.淺論音樂課堂的創新教學[J].音樂天地,2005,(03).
[3]吳文漪.心之官則思——談談音樂教學中的創造[J].音樂天地,2005,(07).
[4]丁琴.同玩.共樂.創美——利用音樂課,開發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新思路[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