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等
【摘要】本文分析了項目化教學改革對于《模擬電子技術》這一門基礎課教學的必要性,同時針對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教學評價三方面進行項目化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模擬電子技術 項目化教學 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17-01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壯大,教育質量就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因此,教學改革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對于學電的學生來說,模擬電子技術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課,多年的傳統教學效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不夠清晰,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效果。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對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進行了“以行動為導向”、“工學交替”的教學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模擬電子技術項目化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高職院校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全能的人才,需要按照市場需求來培養,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是“黑板+粉筆+實驗”,是以知識為本位,注重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可以說是本科教育的壓縮版。然而這種缺乏實踐活動的學習方式,并不能使學生獲得實際經驗,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因此,對于模擬電子技術這門難學、難懂、難掌握的基礎課來說,進行項目化教學迫在眉睫,其必要性可由以下兩點來闡述:
(一)模擬電子技術是應用電子、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等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直接關系并影響到其他專業課的學習
該課程理論知識強,課程內容抽象,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所以,教學模式不更新,教學方法不轉變,很難達到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關系。
(二)項目化教學方式有利于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
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起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學生們分成小組相互配合,通過動手、動腦能夠熟練掌握完成項目每一環節的基本要求和實踐能力。這種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助于學生系統的掌握并運用知識,更能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二、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項目化改革
(一)課程結構改革
模擬電子技術項目化教學主要以項目載體為依托,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具體實施時,由課題項目實踐——相關知識認知——再實踐——再認知,這樣一個教學結構,完全打破傳統的學科性課程結構。
(二)課程內容改革
課程內容改革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課題項目任務分析,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強化實踐技能,完成相關任務(具體的項目產品的形成)。通過項目產品化,使學生掌握元器件識別、檢測能力,電子電路圖的讀圖、畫圖能力,小型電子產品的焊接、制作、調試、檢測、維修能力,單元電路的分析、計算及初步設計能力,常用電子儀表、儀器的使用能力,安全操作能力等。
三、模擬電子技術項目化教學設計
我校模擬電子技術項目化教學以“放大、振蕩、電源”三點為主線,共設計了七個產品項目。每個產品項目由若干個工作任務組成,每個任務又包含模擬電子技術相關知識,通過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項目一、電源電路的裝配、調試與檢測
任務1:0-24V可調直流穩壓電源電路的設計、制作與調試
任務2:三檔可調臺燈電路的設計、制作與調試
理論知識:半導體及二極管的基本特性,整流、濾波、穩壓電路基本原理的分析,晶體管的基本特性。
實踐技能:常用儀器儀表的使用,認識與檢測各種常用元器件,電路布線能力,元器件。導線安裝能力,電路檢測與調試及故障排除的能力,畫電路圖與撰寫報告的能力。
考核任務:整流濾波電路的裝配與調試、串聯穩壓電路的裝配與調試、集成穩壓器的應用。
項目二、放大電路的裝配、調試與檢測
任務1.助聽器的裝配、調試與檢測
任務2.功放機的裝配、調試與檢測
任務3.溫度檢測儀的裝配、調試與檢測
理論知識:放大電路基本知識和運用(包括負反饋放大電路、差分放大電路、運算放大器等)
實踐技能:集成電路的綜合分析能力,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并撰寫設計報告。
考核任務:分壓式放大電路的裝配與調試,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裝配與調試,場效應管放大器的裝配與調試,差分放大電路的裝配與調試,集成運放線性與非線性應用。
項目三、振蕩電路的裝配、調試與檢測
任務1.頻率可調的正弦波信號發生器的設計裝配、調試與檢測
任務2.50KHZ的方波與三角波信號發生器的設計裝配、調試與檢測
理論知識:正弦振蕩電路的起振條件分析,集成運放的非線性及三角波振蕩電路的組成、分析與計算。
實踐技能:查閱資料的能力,集成電路的綜合分析能力,獨立撰寫項目報告的能力。
考核任務:RC振蕩電路的裝配與調試,LC振蕩電路的裝配與調試,集成信號發生器的應用。
四、項目化教學評價模式
(一)答辯考核——30%
項目產品由完成小組選派的代表進行產品介紹與展示,考核過程以提問、回答的方式進行,根據答辯情況和項目完成情況,依照考評制度對該項目進行評分。
(二)理論考核——30%
該考核項目以筆試形式進行,具體考核項目相關的理論知識、實操總結等。
(三)過程考核——30%
該考核項目主要針對學生在項目進行中的相關評價,如實踐的規范性、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項目報告撰寫水平等。
(四)平時考核——10%
此項考核針對出勤、課堂提問、探索知識的主動性等。
五、總結
以上所論述的內容遵循高職教育教學要求,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和可操作性,將知識能力、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融入課程中,實現“教、學、做、評”四步教學法。任務的組織與安排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通過任務的實施,完成由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學習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與撰寫項目報告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構建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為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民權.高等職業教育中項目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職業教育研究,2007.(10)
[2]肖滿云.項目化教學法在《模擬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4)
[3]吳有俊.《模擬電子技術》完全項目化教學實踐與反思.考試周刊,2010.(35)
作者簡介:
丁莉(1983-),女,江蘇淮安人,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應用電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