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麗
【摘要】《針灸學》的內容枯燥,又涉及諸多古文字,學生學時感到乏味,影響教學效果。我們根據教學大綱除突出重點、詳授難點、剖析疑點外,注重對學生查閱文獻、歸納能力、與其他課程相聯系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創新等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針灸學 教學 學生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R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35-01
一、注重培養學生如下能力
1.學生查閱資料能力的培養
《針灸學》的內容枯燥,又涉及諸多古文字,學生學時感到乏味,影響教學效果。我們根據教學大綱除突出重點、詳授難點、剖析疑點外,要求學生學會查閱文獻。如對某條經脈的循行共有多少部著作論及,找出異同;對某一腧穴適應證共有多少種,涉及多少本古籍;還要掌握腧穴現代研究狀況。每次留給學生幾個重點穴或常見病進行相關的文獻查閱,或學生可自行選擇。鼓勵和獎勵占有較大信息量的同學。通過對查閱文獻能力的培養使他們了解中醫針灸發展的歷史、古代文獻的內容和現代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和現狀,激發學生愛專業和愛學習的熱情,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傳統教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2.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并不意味著他就具有了較強的工作能力,為激發他們的靈感,活躍思路,培養科學研究必要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我們在腧穴的教學中從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著手,打破了教材中經的概念,對頭面、腰背、胸腹部的腧穴按部講解,如講督脈時,在軀干部將膀胱經第一、第二側線的腧穴定位、主治一并介紹,總結出共性的東西,給學生以啟發,并要求學生將自己查閱的資料歸納總結,每人至少寫出一篇綜述,或對某些經絡或腧穴的內容有理有據地談出自己的觀點,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項。三年來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作法,共同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素質培養氛圍,使學生的專業素質能力得以完善和提高。
3.與其他課程相聯系能力的培養
在深化教學改革的進程中,我們對《針灸學》的教學注意拓寬專業口徑,打通各專業之間壁壘的界限,尋找培養共性的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辦法。本課在二年級進行,此時學生系統學完《解剖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基礎課程,無疑已具備一定的中醫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分析思考能力,課堂上采用提問啟發式教學,如在講背俞穴的主治時,首先提問臟腑的生理功能,然后再讓同學總結其背俞穴的功效和主治病證。如肝俞不但治局部和肝臟的疾患,還可治目疾和筋病。講涌泉有降壓引火下行的作用時,學生馬上就又聯系到與中藥學中牛膝的作用有相同之處。腧穴定位時可以提問學生體表解剖標志等。這樣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便于掌握腧穴的定位、主治,不用死記硬背,拓寬了專業口徑。
4.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
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始終貫穿于本門課程的教學中。在經絡學的教學中,我們先讓學生弄清原文內容,再以病歷形式讓學生診斷出是哪經病所在,根據經絡循行來辨證歸經,以臨床問題為引導提問,拓展了學生思路,并提高了綜合分析能力。在腧穴的立體化教學中,我們將與解剖教研室共同制作的某些腧穴的層次解剖模型展示給同學,因此在討論扶突、天窗、人迎的主治時,許多同學提出用此穴治上肢疾患療效顯著,主要與穴位和神經分布有關;另外通過局解學生在針刺缺盆、肩井穴時十分注意其針刺的角度和深度,避免了醫療事故的發生。這樣既生動了純理論的教學,又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的能力,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科研能力、臨床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針灸學》立體化教學改革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一個人具備各方面的知識并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和運用,這需要有綜合能力去駕馭和把握自己的專業知識。因此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和反應力、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將這些能力的培養始終貫穿于整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使能力和知識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完成教育的使命。
二、創新的教學方法
我們改變過去傳統的單純在課堂上灌輸經脈循行、腧穴定位的教學方法,要求授課教師正確地處理好傳授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系,對《針灸學》課程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講清思路、突出重點、引導開拓的作用。我們還要求,在研究本課程各章節的教學方法時,要因課因內容因方法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針灸學》課程內容中難點、重點多,很多知識點是學生首次接觸,因此,不管是講解難點和重點,還是安排自學、組織課堂討論或夾敘夾議,都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原來的“滿堂灌”過程改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共同探索的過程。
三、是注重 《針灸學》 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關系
課程教學既強調經絡、腧穴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講授,同時還加強學生劃經點穴、動物實驗等實踐課教學,注重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把課程小論文、雙休日社會調查、課外主題討論(如“經絡之暢想”)、參與研究性實驗等環節納入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優化課內、強化課外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是融教學與研究與一體,將科研成果及時引入教學內容
例如我們開展的科研課題——“內關、心俞對急性心肌缺血保護協同作用及機制的研究”,在取得成果后,立即將相關的內容及結果轉化為相應的腧穴教學內容。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經絡腧穴的興趣,使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五、科學的考核方法
考試對學生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考試不僅是評價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應推動學生向最佳方向發展,同時也是對教學效果的信息反饋,可以促進教學工作的改善。考核的重點,除了“三基”內容外我們著重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是積極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我們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將教案、大綱、習題、實驗以及教學文件與參考資料等全部上網,大力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實現學生與教師間的實時交流以及學生在不同時間、地點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