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彥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深入小學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成為改革后重要的教學方案。所謂“優化”是發展高校課堂的前提。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主要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為切入點,探討優化課堂教學對于提升小學教學質量的作用。
關鍵詞:優化課堂;教學質量;人教版
一、引言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科學性強的學科,人教版的教材相比通用教材,在內容上引進了標準數學實驗,這種教學編排更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有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善于發現其規律、掌握其知識點,更能提高教師把握教學方法的能力。下文就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的其中一個知識點,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表現出創新課堂對提升教學質量的意義。
二、人教版教材案例分析
1.教材內容情景設定
一個合唱隊共有15名學生,十一放假期間有一個緊急演出,老師需要盡快將此消息通知給這15名學生。教師準備采用打電話的方式通知,計劃一分鐘通知一名學生。老師提問:請同學們制訂一個方案,讓老師以最短的時間將消息通知給每位合唱隊員。
2.教師運用傳統教學法的弊端
(1)優化教學模式引進小學教學課堂的時間不長,絕大部分老師在此之前較少接觸“優化思想”,導致老師對這種教學實驗內容感到生疏,難以把握核心知識點,無法制訂出有效的教學方案。老師在引領學生找最有效的方案過程中,因對教材意圖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講解過程中會出現知識點復雜、過程累贅的現象。
(2)有些老師則放棄實驗教學法,直接將最終知識點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沒有意義的,老師采用單方面傳播教學,學生并沒有在此過程中有任何信息反饋給老師,使人教版中設計的教學實驗失去價值。
3.選擇優化教學方案
人教版教材呈現集中教學實驗方法:第一種方案,教師花15分鐘通知每位學生,這種方案耗時最長。第二種方案分組通知。假設分為3組,即:每組5人,老師通知花3分鐘三組中的一個人,再由被通知的三人分別花4分鐘通知自己小組的成員,在這個過程中總共花7分鐘的時間通知到所有人。以此類推,用此方法是否分得組越多就越節省時間呢?假設我們分為8組,老師通知完小組就要花8分鐘,很顯然違背了上述觀點。學生通過分組結果可以看出所示的規律:通知之前,通知到人數0人,連老師在內知道消息人數1人;花費1分鐘,通知人數1人,連老師在內知道消息人數2人;花費2分鐘,通知人數3人,連老師在內知道消息人數4人,以此類推得出第n分鐘,通知人數2n-1,連老師在內知道消息人數2n。
按照這個規律,如果要通知50人,學生可以很容易得出所需最短時間為6分鐘。這個打電話的案例實質就是教師和學生履行各自分配的任務,即學生接到消息后傳遞給下一個同學,不會出現重復通知的情況發生,這樣是最節省時間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情景再現”,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含義。
這樣的教學實驗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典型案例,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經歷相結合,使學生親自感受數學邏輯推理的過程,體會數學奧秘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升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冬臣.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孫艷明.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案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叉干鎮中心校)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