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摘要:問題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創設一個出色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教師最優化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關注問題教學在課堂中運用。
關鍵詞:問題教學;優化課堂;高中語文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問題教學法”正是落實此課改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它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以問題為主線組織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師生的互動與發展,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優化??梢哉f,沒有好的提問藝術就不會有成功的教法,更達不到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的理想教學效果。本文中,我結合自己十年的語文教學工作經歷,談談問題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以期與同行共勉。
一、廣取課外資源,激發學生求知熱情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問題教學正是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身臨其境地感知知識,從而達到理解和認識的升華。這就要求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
在眾多的語文教學資源中,多媒體已成為教師教學不可或缺的工具,并且為廣大師生認可。它以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新模式改變著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往往聲情并茂,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的同時,極大的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在講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我首先用《好漢歌》導入,繼而又展示新電視劇《水滸傳》的序幕中截取的幾個人物,詢問學生他們是誰?!按蠛酉驏|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的樂聲一起,大多數同學都坐直了身體,還有同學跟著合唱。人物圖片一出現,他們開始交流“這是宋江”“這是林沖”等。從學生的表情與談笑中,我感受到他們濃濃的學習熱情,也感受到他們已經做好了接受新知識的準備。
二、聯系生活體驗,加速學生成長進程
前蘇聯專家列爾耐爾曾經指出,問題教學的本質在于,學生在由教師引導尋求有根據地解決對他們來說是新問題的辦法的過程中,逐步地學會獨立獲取知識 ,運用原先學過的東西和掌握從事創造性活動的經驗。 由此可見,學生的成長不是空中樓閣的幻想,而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識技能或者生活體驗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善于聯系學生自身生活的體驗,關照他們固有的知識,使他們在原有的狀態上提升。
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我帶領同學們見識了賈府的豪華裝飾、奢靡生活與繁復的禮節后,設定了這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本文的題目“林黛玉進賈府”是編者后加的,有人認為不夠通俗,試想如果改成“黛玉來到姥姥家”,怎么樣?問題一出,學生們便七嘴八舌的討論、交流起來。他們日常的生活體驗被喚醒,對比自身生活中單純情感的有了更深刻的領悟。還有同學將此與歇后語“劉姥姥進大觀園——大開了眼”聯系起來,說這都是小人物見大世面,只不過黛玉性格含蓄內斂,故而表面不露聲色;而劉姥姥粗俗張揚,難抑驚訝與眼羨,因而洋相百出罷了。
三、糾正認識偏差,防止跌入陷阱
曾經聽過一個寓言叫《喜馬拉雅山的猴子》。它說的是一個老神仙教給村民點石成金法術的故事。老神仙待傳授完之后說“此法術有個禁忌,在使用法術的時候千萬不要想起喜馬拉雅山的猴子”,村們都覺得提醒多余,因為它們之間沒啥聯系。可是當他們再次使用法術時,沒有一個成功。因為經老神仙提醒,他們使用法術時,都無一例外的想到那個毫無關聯的猴子。這則寓言說明了反面提醒是多么的不必要。
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難免存在許多錯誤的或是不完備的東西,這種認識的偏差往往在學生的作業、試卷和課堂回答、討論中出現,教學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科基礎知識,而這些經常出現的錯誤予以糾正或是深化。教師如果能提前預知學生的偏差,并用這些觀點具有針對性的創設問題情境,極易引起學生高度的重視,并且及時的修正偏差。此時,教師先提出問題,學生再自評、互評,使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習主體作用,從而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道破無疑玄機,培養學生的發問潛能
北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張載提出了“學則需疑”的原則,并指出“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著名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比~圣陶先生也說:“善于讀書的人,一邊讀下去,一邊自會提出一些問題或題目來”,又說“教是為了不教”。可見,培養學生提問的學習習慣多么重要。
然而,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的本領,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可能是主觀自生的,只能依靠教師來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問題,最好能在學生無疑的地方提出問題,使學生解決問題之后先認識到要善于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再逐漸培養善于提問的能力。
大家對于《再別康橋》一定都不陌生。在授課中,我就引領學生欣賞康橋景色之美,感悟康橋生活之愜意,從而揭示難舍的主旨。同行上課卻增加了“柳”的意象分析?!傲敝C音“留”,在文章中描繪夕陽金柳似新娘的圖景,是作者采用移情手法,讓康橋挽留自己,深化主題。作為老師,我的“無疑處可能有疑”感悟都如此深刻,更何況學生呢?
綜上所述,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利用課外資源激發學生求知興趣,喚醒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糾正認識的偏差與誤區,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教學相長,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 黃志剛.淺談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6,(14).
[2] 商萍. “問題教學法”芻議[J].河南教育,2003,(4).
[3] 金傳寶. 教師如何提高發問技巧[ J]1 外國教育研究,1998,(2).
[4] 葛天嗣.今天,我們拿什么拯救高中語文[J].內蒙古教育(基礎教育綜合版),2008,(9).
[5] 陳伯懷. 淺談問題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語文教育學研究.
[6] 鄒艷紅.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人文性建構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8,(1).
[7] 張桂春等編著.高等教育學[M].沈陽: 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8] 張大均. 教育心理學[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 劉冬梅. 在問題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D].東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