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華
摘 要:“學講計劃”是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的一項創造性改革,這一教學模式體現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要求,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學講計劃;成長成才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徐州市大力推廣的“學講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探究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教改模式,為語文教學成效的提升提供了動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以“學講計劃”為指導,緊密結合教學實際靈活運用,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文將作簡要論述。
一、以“學講計劃”方向為指導,有效轉變教育理念
“學講計劃”的核心理念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的環節學得自主、生動,在“講”的環節講得透徹、全面,從而實現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綜合目標。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有的教師還停留在應試理念的思維中,教學缺乏深入研究,將目光局限于應試知識點的掌握這一層面,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探究能力等方面培養不足,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首先,筆者在教學中,堅持以“學講計劃”方向為指導,轉變陳舊、滯后的應試教育理念。將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重要抓手,全力打造素質化的高效語文教學,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扎實基礎。首先,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堅持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能夠讓學生進行探究與合作學習的內容,原則上教師不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開動腦筋,認真思考,相互研究,自主獲得學習成果。其次,筆者注重在教學中集中學生的集體智慧,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打造良好的平臺。通過合作小組這樣的模式組織學生分析研究、討論交流,既能夠提高“學”的生動性,同時也發揮了“講”的有效性。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中,能夠全身心投入,對于深刻理解學習內容以及提高學習成果的全面性與深刻性,具有積極的作用。第三,筆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堅持以“學講計劃”要求準確定位師生角色。在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教師則充分發揮引導、啟發的作用。尤其是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之中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進度以及難點,及時采取個別點撥或是集體提示等方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成效。
二、以“學講計劃”要求為抓手,有效促進綜合能力提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深入貫徹“學講計劃”,一定要深刻、全面領悟其精髓,牢牢地把握住實施要點,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發揮好合作學習載體的作用。并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在課堂上及時檢測,獲得學習反饋信息,最終進行梳理總結,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筆者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的實施要點,有效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提高了語文教學成效。
首先,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預習,并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將學習的環節前置。與許多語文教師的傳統教學模式不一樣的是,筆者將課前預習環節作為重要的抓手,要求學生自主解決基礎知識,熟悉教材內容,以及按照預習思考題的要求對教材進行初步分析。這樣的教學環節既能夠解決基礎性問題,節約課堂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能夠幫助學生在預習環節明確學習的難點,“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這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具有積極作用。其次,筆者在課堂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明晰的思維引領,組織學生有效開展自主探究活動。為了配合“學講計劃”的順利實施,筆者專門設置了合作學習小組,將優秀生與中等生、學困生均衡搭配起來。教學中,筆者將教學目標設置為思考題提供給學習小組進行分析研究,在牽頭學生的引領下,小組每一位成員都進行了積極思考,在小組范圍內進行討論交流。這樣的教學環節重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相互討論進一步完善與提高,最終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集體研究形成的學習成果是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補充與提高,更加準確。第三,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匯報以及質疑拓展,將各個小組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匯報的過程與辨析、補充的過程同步,其余小組可以針對相關的內容進行補充或者糾正。存在觀點不一致的內容還要引導學生自主開展辯論,給予學生思維碰撞的平臺,依靠他們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明晰答案。第四,進行檢測反饋與總結梳理。針對一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書面作業紙檢測或者提問檢測(視課堂剩余時間長短而定),以此了解學生在本節課的實際學習效果,為下一步的學習提供參考。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針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回顧,提煉重點難點,總結學習技巧方法,以這樣的總結梳理,實現學習成果的提升。
三、以“學講計劃”反思為依托,有效改進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講計劃”的運用與實施應當注重靈活性與實效性,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還要經常開展教學反思,一課、一單元教學結束后,要對三個方面進行有效反思:一是要反思教學流程、環節設計是否科學有效,有沒有緊扣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如果存在不夠完善之處,要及時予以糾正和改進。二是要反思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是否得到了有效激發。這是“學講計劃”得以順利推進的重要影響因素,要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多運用激勵性評價手段,以及體現對學生學習要求的差異性,從而激勵學生更加投入。三是要反思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的操控技巧。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是否完全放手,該體現教師引導作用的環節是否存在缺位等,不斷提高對教學課堂的有效掌控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體現“學講計劃”要求,緊扣實施要點,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翠紅.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13(5).
[2]景碩紅.淺論新課改下初中語文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師,2013(15).
(江蘇省邳州市港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