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和成才,運用 “主動、互動、靈動、觸動”的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學生在生物課堂中主體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主動參與;師生互動;鼓勵創新
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注重過程與方法以及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下面就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1)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則進也,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在學習“DNA的結構”時我是這樣引入的。演示圖片美國冷泉港DNA的雕塑并簡介:這是矗立在“世界生命科學圣地”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獨特雕塑──DNA分子的結構模型。那么DNA分子是怎樣儲存遺傳信息的呢?這就需要從認識DNA的結構開始。此時學生“想學”的欲望就急速膨脹,能夠調動學生去分析問題的愿望,刺激學生大腦和感官,在課堂教學中勇于探索,使問題得到完美地解決。
(2)信任和理解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主體參與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的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本,依據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設置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學為根基,引導學生融入到生物課堂中,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利用好小組合作,把學習的時間盡量還給學生,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和成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分層次要求,樹立學生信心。學生明顯存在學習能力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既要以個體差異為主導,還要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對班級的學情要了如指掌,知識講解有層次性、方法性,這樣既能滿足整體的需要,又能補充個別差異。特別對于后進生在學習上的障礙,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教師要善用顯微鏡和望遠鏡,用顯微鏡看學生的閃光點,用望遠鏡看學生的潛力,即用發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進生,因材施教,因材施“勵”。啟發引導他們克服困難,不斷地邁向成功。
二、師生、生生互動
(1)師生互動。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轉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是我們關注的熱點,而課堂教學更是集中體現教與學價值的陣地,要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不能為了滿足課堂的效益,不僅與善于交流的學生互動,還要給予不善于交流的學生機會,那么學生就會以愉快、輕松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到師生有效互動活動中來。在“氨基酸脫水縮合相關計算”的學習中,教師先指導學生學習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過程,然后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的反應方程式,接著再引出三個及N個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的相關計算。當遇到阻力時,再次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直至問題的解決。這樣,通過教師引導與學生討論相結合進行互動,使善于交流和不善于交流的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2)生生互動。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通過學生的有效參與,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學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具體操作等都應盡量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點撥,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絕不可以越俎代庖。在學習“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這一課時,我嘗試了一次探究活動,以“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為主題,設計并闡述實驗思路。在這個活動中,貫穿了酶這一章的不少知識,包括酶的本質,酶的作用,影響酶活性的幾個因素。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流程圖的形式闡述各組的實驗設計思路,全班學生展開多元評價及總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大家相互幫助和共享,增強了合作精神,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教學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新才能,要把這種潛能轉化為現實中的創新力,必須為學生提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葉圣陶說過:“凡為教,目的在于不教。”教師的“教”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僅僅是“授人以魚”,因此,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靈活教學。美國伊克中學的校訓是:“要我聽,我記不住,要我看,我會忘記,要我做我會理解。”這就說明了在做中學的重要性。在做中學,是真正體現了我國課程改革的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多元評價學生,觸動學生的心靈
評價學生不要將分數的標簽貼在他們的身上,我們要注重他們過去與現實的表現,還要重視他們將來發展的空間。例如,階段性的評價不會帶給學生較大的壓力,相反會給那些表現不佳的學生帶來前進的動力,利于他們自信心的形成。激勵性的評價可以鞭策先進,鼓勵后進,使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我們只要用心評價,做到客觀、公平與公正,就會觸動學生的心靈,就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是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氾水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