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朵
在班級里,有的學生計算速度慢,單位換算慢,正確率低,而且作業中小錯誤不斷。分析錯誤的原因,往往是把數字看錯、抄錯或計算時進位、退位出錯、進率混淆等,通過指點后又能做對。但不管老師、家長怎么督促、教育,有的學生還是不知不覺地出錯。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學生“粗心大意”現象的產生,除了學習態度問題外,還有非智力因素、數感缺陷等。其中數感的缺陷是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出現差別的主要因素。對于這類學生,幫助他們建立一定的數感是當務之急。小學階段數的運算主要有加、減、乘、除等。數的運算是培養學生數感的主要途徑。我們通過指導學生之間的互動游戲,幫助學生提高數感能力。
一、骰子擲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生準備七個骰子,學生之間輪流擲一次,比較數的大小。在比較數的大小時,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算出每一次的和。例如:第一次擲出1~7這7個數字,學生在本子上記錄這7個數字并進行加法計算,列出算式1+2+3+4+5+6+7= 。在計算中,教師學學生要有計算技巧,兩個數湊十或三個數湊十等,如:先算3+7=10 4+6=10,再算出1+2+3+4+5+6+7=28。學生每天計算一面,統計時間,并進行批改,學生訂正錯題。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和計算正確率明顯提高。這時,再通過練習減法,也就是50減去所有的骰子數。當學生對減法的意義理解和計算正確率提高以后,我們進行乘法和除法的練習。通過兩個月的練習,學生的計算能力明顯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逐漸提高。
二、通過下棋,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學生準備常玩的游戲棋,就是那種通過擲數來走棋,要求起點是0,終點為100。學生用兩個骰子下棋,要求直接進行口算,才可以移動自己的棋子進行驗算,如果計算正確就可以移動棋子,如果計算錯誤,就要回到原地。練習加法時,起點為0,終點為100,練習減法時,起點為100,終點為0,互相監督,到達終點為勝利。通過一段時間的下棋游戲,學生的口算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學生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家校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量與數量之間的關系,當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內在的魅力時,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高。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新前中心小學)
編輯 李建軍